2016年 OTT市场掀起了一股开机广告热潮,各大厂商争相商业化并进行广告系统升级,吸引广告投放。这当中表现比较抢眼的如 乐视, 海信, 康佳, 长虹等。奥维数据预计整个2016年OTT市场开机广告达到6-8亿级规模。
这一热潮在2017年春节档达到高潮,由于上旬连着元旦,下旬连着春节,2017年1月中国 智能电视日开机率为47%,日活跃终端数4539万台。
目前,OTT广告增长率整体一线城市要比二三线城市情况好,主要原因来自智能电视较高的渗透率。当下的OTT行业,仍处于市场教育的阶段,后期的增长速度会更快。业内普遍预计,2017年智能电视市场将迎来爆发临界点,而未来4年OTT家庭覆盖率将能达到40%以上(智能手机人口覆盖率43%)。
天风证券的研报显示,2016年每卖出10台电视中,就有9台是智能电视。以海信为例,目前已经100%是互联网电视,不再进行传统电视铺货。而且,传统电视流量明显向智能电视倾斜,智能电视的开机时间比传统电视(4.18个小时每天)更长,达6.01小时每天。
各家研究机构一致预测,OTT端广告突破爆发临界值的时间会在2017年,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广告主对OTT端价值的认可到达一定阶段。剧星传媒观察到一个现象,2016年一些体量相对比较小的广告主主动试水投放OTT广告,还有一部分品牌在OTV中选择多屏散投模式,有一部分流量分流到了OTT端,相当于这部分品牌“被”投放了OTT广告。
但2017年开年以来,大量本土客户开始大规模踊跃尝试投放OTT广告,并将其作为整合营销中的重要部分,甚至有些广告客户全面削减电视预算转向OTT端。像唯品会这样的电商,2017年在OTT端的广告预算可达到几千万。
二、流量比例达到了一定阶段。目前大部分视频类OTT媒体反馈,OTT端流量已经占据全平台流量10-15%,并保持高速增长。有机构预测,2019年,OTT端流量将占视频网站流量超过30%,成为视频网站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电视高达90%的销售渗透率,并没有换来在广告上相应的收入。
业内人士认为,智能电视普及度和开机率在一线城市比较高,但是二三线城市的智能电视点播用户依然数量不多,广告的触达率会低一些。
上述OTT营销公司认为,即便是二三线城市,OTT广告主也还是比较想投的,但是由于硬件厂牌品牌比较多,除了传统六大以外,还有乐视、小米、暴风TV、微鲸电视等十几个品牌,受制于硬件厂商的运营能力,原本比较集中的市场变得比较混乱。
相当于在传统卫视上铺广告,只要跟一家卫视谈就可以覆盖一个省,但在做OTT广告,不管是广告主,还是广告代理商,要覆盖一个省的区域,可能要跟省内十几家厂商全都谈一遍才行,而且每家的广告价格、时间等等具体合同条款都不一样。
另一方面,广告太多极其影响用户体验,并不是所有的电视机厂商都愿意增加广告。小米电视在米粉投诉广告太多之后,已经削减了部分广告。
不仅如此,如此获得广告主认可的第三方监测数据,亦成为这个市场能否进一步增长的关键一环。
正如传统电视行业“收视率造假”,视频网站“刷流量”一样,互联网电视领域的数据如何保证真实有效,如何确保流量不作假,也需要整个生态环境的完善,以及公信力的逐渐提升。而这些,都是OTT广告市场真正爆发需要先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