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里的云溪大会结束了,朵唯发布了唯一的一款云os的手机,各种炫各种吊,不过就宣传来看,似乎,它并非基于Android系统,那么阿里云OS究竟是从何而来?它和Android原生系统有何区别呢?一起来看看。 其实关于阿里云OS和Android之争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Android开发领头人Andy Rubin在其Google+主页中这样写道:“阿里云系统采用了谷歌Android系统的运行环境,明显是由Android系统修改得来。”Andy Rubin还称,事实是,阿里云系统包含了Android中运行环境,明显是从Android中演变而来,但无法与Android兼容。基于Google对阿里云网站上应用的分析,这个平台尝试与Android兼容,但未能成功。 那么,阿里云OS到底是不是Android以外的东西呢,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可以来验证一下,我们使用某使用阿里云OS的刷机包来验证,首先我们将.zip包打开看看。 解开看大目录的结构: 根目录下是一个boot.img,这就是Android系统的bootloader,也就是启动分区。另外有个system目录,这就是Android系统的system分区。进入system目录往下看: 这里和Android ROM的目录结构是一模一样的,各位可以自己找个Android ROM对比以下。核心的几个目录: app:存放ROM预装的app bin:系统进程的目录 framwork: Android Framework目录,就是Android应用程序运行所需要的库文件的目录 lib: so库文件目录,相当于Windows的system32目录 咱们再进到app目录看一下: 好,看出区别来了,Android下所有的app都是以apk结尾的,前一篇帖子用的ROM就是Android的ROM,里面对应这张图里的文件就都是apk的。这里怎么都是lar呢?这就是阿里云OS和Android不同的地方了,因为apk是Dalvik虚拟机管理应用程序的文件格式,阿里云自己搞了个虚拟机,用lar文件来管理。lar文件和apk文件有什么不同?我们知道apk文件其实就是一个zip文件,用WinRAR可以直接打开看,那lar文件呢?用WinRAR果然也可以直接打开: 做过Android开发的人一看到这个目录结构就发现,它和apk的目录结构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除了Android应用的classes.dex文件变成了classes.lex。那所谓的lex文件是不是就是把dex文件换了个名字呢?我们用二进制比较一下: 左边的是Android应用的dex文件,右边的是阿里云应用的lex文件。可见,文件格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好,app的不同已经看出来了,我们再来看系统核心进程有什么不同。进入到/system/bin目录: 熟悉Android系统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am, app_process之类的名字都是Android核心进程的名字。多出来了几个:cloudserver, chpasswd.cgi之类,看来这就是阿里云所谓的“云服务”的核心进程了。 好,文件的比较就到这里,那现在基本上可以下结论了,一个完整的Android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bootloader:用来启动操作系统 2. kernel:系统内核 3.核心进程,就是/system/bin下面那堆东西 4. so库:系统运行基础,就是/system/lib下面那堆东西 5. Android虚拟机,所有的上层应用都是靠虚拟机来运行的 6. Android Framework:所有的上层应用都是通过调用Framework来实现功能的,就是/system/framework下面那堆东西 7.上层应用,比如说桌面Launcher,拨号,短信,通讯录之类,就是/system/app下面那堆东西 那么,阿里云OS,在上面7个部分中,虚拟机用的是自己的,上层应用是自己定制的,另外额外加了一个“云服务”,其余部分都是用的Android的。它和Android是什么关系已经很清楚了。 那顺便八卦一下,为什么阿里云要搞成这个样子呢?说来就话长了,话说当年阿里云刚成立的时候,还是很有追求滴,当时收购了一家国内做Java虚拟机的公司(叫“猛犸科技”),同时还找了一帮MOTO做Linux内核的人,想搞个自己的操作系统出来。阿里云的CEO叫王坚,和李开复一样都是从微软研究院出身,但是颇看不起李开复搞的“点心OS”,认为“拿个Android来改一改,多土啊!我们要搞自己的操作系统!”于是呢,阿里云的一帮人就吭哧吭哧搞“自己的操作系统”了。结果呢,大家脚趾头都能想到,从头搞一个操作系统哪有那么容易,做了半年没做出来,咋给马云交差呢?于是也顾不上土不土了,拿Android改吧。虚拟机是现成的,那就换掉Android的虚拟机吧,好歹能算是自己的工作成果。但光换个虚拟机意义也不大啊,HTML5和WebOS的概念比较新潮,那就再加个“云服务”的概念吧,也算是国内HTML5的倡导者了。HTML5通过浏览器引擎跑,性能肯定比不上原生应用,那怎么保证操作流畅呢(特别是桌面Launcher,天天用,要是太卡,用户就疯了),那还是用原生应用来实现吧……于是,最后阿里云OS就长成现在这样了。
在电视&盒子上也是有很多yunos系统的设备的,还好这些设备大都能安装当贝市场,从而也避免了机子上资源少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