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一直都是市场上增长缓慢的行业,特别是电视,技术革新更迭缓慢,导致用户购买力不足。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即使好多大牌厂商推出颠覆性产品,那也都是叫好不叫座。即使是在第四季度,各种节日促销下,虽销量有所改善,但仍然未能突破去年的瓶颈。
12月18日,中国电子商会(CECC)、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主办的“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平板电视行业大会”上,发布的《2017年中国电视消费及2018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市场彩电销量约4800万台,销量整体上与去年持平,出现滞涨现象。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显而易见,这一年内频繁提及。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上游面板涨价影响了整机厂商的收成,不少彩电产品因为上游涨价而不得不提价,这导致终端市场的抵抗。在他们印象里,电视作为消费电子产品,价格理应一直跌跌跌。所以习惯了跌的消费者,很不习惯也不认同彩电厂商涨价的行为,所以在今年上半年彩电厂商的日子普遍不好过。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出货量为2251万台,同比降幅达10.8%。显然,是比较糟糕的上半年。
其二,终端对电视这个产品的消费本来就处在模棱两可、可有可无的阶段。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电视的用途也越来越被弱化,特别在内容受控制等环境下,消费者更不愿意用大屏了。在此过程中,损失了不少消费者,而且这种态势在未来两三年内难以缓解,如果电视功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还是仅仅为视听为主,电视内容还是目前这么单调没有完全放开的话,那么可能这一因素会长期存在。
这两点,造成了今年彩电销量并没有出现同比增长的情况,也带给传统企业的也是前所未有的利润下滑。
但是值得研究的是,产业不景气也倒逼企业转型,以OLED、量子点、激光电视、人工智能等为主的新技术、新产品进入了更为密集的市场争夺战。从产品品类方面看,随着 索尼的加入,集聚了 LG、 创维、 长虹、 康佳等品牌的OLED阵营越来越强大;量子点电视,则在 TCL、 三星、 海信的推动下,渗透率明显提升;激光电视作为迅速成长的品类,也成为海信、长虹、明基、 极米主推的重要产品。
这三派已经成为当下彩电业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方向,而且三方的实力都很强,谁都有引领未来的能力。客观说,2017年这三个派系的确立,是个看点,未来几年内,估计是缠斗难分胜负。
当然不变的是,他们都在追求高端大屏和个性差异化的产品,正如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说的,2017年中国平板电视行业整体产品定位、市场推广方向趋同,消费者期望更换电视尺寸主要集中在50-60英寸之间,大尺寸高端电视成为彩电企业产品定位的共同点。显示技术革新是驱动彩电业前行的核心因素,高端化的产品结构升级是未来电视行业利润提升的重要方向。
另外对未来技术的储备,彩电厂家和渠道商都在积极筹备中。比如京东家电事业部黑电业务总经理杨子盛就表示,京东大数据显示,京东平台“人工智能”关键词搜索频次持续增加,2016年7月,人工 智能电视占到京东SKU( 库存量单位)的13.3%,到今年12月为31%,增长133%。而会上长虹力推 人工智能电视Q5K,三星大中华区副总裁刘峻光也对外表达了三星将发挥行业领军者作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电视。
如今智能电视在传统液晶面板上还没能有突破性的技术刺激到消费者的购买欲,而更多消费者为把目光都转向OLED、量子点以及激光电视,今年夏普推出首款 8K电视,预计明年高端市场将会更加激烈,加上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明年电视销量或重回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