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叶海枫 于 2017-11-28 09:34 编辑
超能大白颜值担当
成都市极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是最先提出“无屏电视”概念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
从2013年11月发布第一款无屏电视至今,极米科技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2015年,极米无屏电视以高达51.4%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智能微投产品。在全球市场,极米出货量更从2015年1季度起就超过了传统国际巨头LG,随后一路领先,稳居第一。
2016年3月23日,极米在北京发布了2016年旗舰新品——支持3D的LED光源1080p全高清无屏电视H1, 2017年7月25日极米在北京推出全球首款120英寸4K双色激光无屏电视T1、100英寸1080P激光无屏电视A1 Pro和A1,无屏电视从此进入高画质高亮度超高清时代,无论是分辨率、亮度还是画质,无屏电视都已经突破智能投影市场的限制,实现了创业之初挑战传统电视的美好愿景。
2017年底,极米旗下品牌LighTank(徕坦)悄然发布全新家用投影徕坦D1。徕坦D1采用更加专业的3LCD成像技术,在色彩纯度、画面细节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特殊的WUXGA分辨率(1920*1200,纵横比为16:10)显示更多画面内容,亮度高达1000ANSI流明。徕坦D1采用方形像素架构,图像边缘锯齿感大幅减少,文字展现上尤为明显。
徕坦D1(以下简称D1)采用双层纸箱包装,外层为厚重的牛皮纸箱,内层为彩色白底纸箱包装,有效保护产品抵抗暴力快递的侵害,大家可以看到牛皮纸箱侧面深深的划痕,而其中的白色纸箱竟然毫发无伤。
D1主机和所有配件都紧密镶嵌在厚厚的珍珠棉包装内,对于产品的保护相当到位。
内含D1主机,配件盒,遥控器和说明书。
配件一览。
遥控器为白色ABS材质,十二键设计,底部为音量调节和焦距调节切换开关,采用两节七号电池供电。
产品说明书及质保书。
配件盒中包括分体式电源适配器和两节7号电池。
采用三相插头,适配器规格为19V,7.9A。
D1定位商用家用两宜,且采用了3LCD成像技术,光机体积相对较大,故整机体型要比一般的家用便携智能微投产品要大很多,与常见的商用灯泡投影体积相仿。主体采用PC+ABS+金属散热网的材质设计方案,通体白色。
顶面出厂敷有塑料保护膜,塑膜上标注了顶面集成按键功能的汉字注释,以及硬盘仓的打开方式说明。
后面板满布散热栅格,兼顾进风口的功能,接口全部位于后面板,由左向右依次为3.5mm耳机接口、SPDIF数字音频线接口、有线网口、USB2.0和USB3.0接口各一个,HDMI接口,HDMI-ARC声音回传接口,Reset孔和电源接口。由于D1未集成音响系统,故在接口中增加了多种音源输出接口,方便用户根据需要外接音响系统。HDMI-ARC声音回传接口可以用来连接支持此功能的功放机,而3.5mm耳机接口和SPDIF数字音频接口也为D1的音响系统连接增加了更多可能方式。
D1的两个侧面及前后外侧各三分之一覆盖对称的致密全金属网眼散热面板,内含完整风道,左侧面为进风口,右侧面为出风口,左侧及后方的进风口与右侧的出风口形成立体完整风道,致密金属网格结构面板可起到美观防尘和辅助散热的效果。
前面板满布装饰性点阵凹坑,正中凹陷双类圆环造型结构为隐藏的电动投影镜头,接通电源后按遥控器开机键,镜头盖会从左侧向右侧缓慢划开。
隐藏式电动高透光镀膜镜头。
底面四角的四个木质垫脚做工精湛,支撑牢固,但不具有可调性,对于特殊投影环境,需要单独抬高或降低镜头需求时只能借助于其他物品来垫高调整投射角度。垫脚内测各有一个固定螺丝孔,可用于产品的吊装安装。
前面一侧铭牌标注产品型号、出厂信息和电气规格等。前面中央两排散热孔之间为光学调焦旋钮,用户可以在不改变距离的前提下通过调节1.2倍的光学变焦来实现改变画面大小的目的。
顶面的按键呈一字排开,为极小的白色凹槽阴文图标,保护膜揭掉之后并没有功能的中文注释,这样做估计是为了保持产品设计的整体协调美观,但因为图标与面板底色相同,在黑暗环境下很难识别,建议增加荧光配色,方便在黑暗环境下轻松识别。
按塑膜上标注的注释方向前推顶盖,可以打开硬盘仓,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加装2.5寸固态硬盘。
徕坦D1包装用心,对产品的保护相当到位。D1造型惊艳,做工精湛,接口齐全,带有三路可供选择的音频接口,可以轻松连接各种外接音频设备。具有完善的散热风道设计,木质垫脚的做工相当不错,增加了产品的品味和逼格。内置2.5寸硬盘仓,用户可以选择自行安装固态硬盘扩容。前置隐藏式电动镜头盖科技感十足,点睛之笔成就了D1的高颜值。
为了获得更好的画质,D1采用了三片LCD成像技术,光机体积较之DLP要大很多,且产品定位为商业与家用两宜,故D1的体积较大,与传统的灯泡商用投影仪大小相仿,多少影响了产品的便携性。产品的按键在顶面后方一字排开,同色阴文设计,没有醒目的汉字注释,在黑暗环境下不易识别,建议增加荧光配色设计,解决此问题。
产品外观介绍到此结束,后续详细评测陆续上线,欢迎持续关注。
叶海枫 2017/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