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PAD之后,互联网企业瞄准了下一张屏——电视。 电视,带给用户不同的屏幕体验。其产品体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注定会形成与其相关的大产业。用互联网的语言来说,就是生态系统。既然是生态系统,便自然有“入口思维”。 这与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思维,几乎一致。入口思维的关键点在于:以某一个或几个产品为核心,吸引足够多的用户,再以强大的后台资源整合能力为这些用户提供服务,让用户产生源源不断的ARPU值。 硬件、内容甚至于后台云计算能力,凡事能形成产品的,都或将成为电视生态的入口。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硬件最大的入口,如苹果。内容最大的入口,如腾讯。 在电视产业领域,将“入口思维”执行得较为周全的企业并不多。苹果虽然是移动端最大的硬件入口,但是它的iTV盒子推广得并不成功。因为用盒子来打开电视这张屏,显得有点太复杂了,这与iPhone带给我们的简单极致体验完全相左。再加上美国既已形成的6大传媒集团高度整合了娱乐内容需求,令苹果盒子在内容上无从插足。苹果其实并未找到一个很好的电视入口。 后进入者,乐视、小米直接选择了做电视整机本身,以硬件入口切入电视生态,再佐以内容。但电视的设计制造门槛是很高的,特别是硬件的快速升级确实需要技术沉淀。这其中包括对显示技术的掌控能力,亦是大屏与移动小屏最关键的不同。就好比,显示技术指数是10,移动小屏只需要7就完全足够了,让这个7现在去够10,跳起来碰到一次有可能。天天这么跳着够10,恐怕受不了。 不可否认,乐视和小米在提供内容和经营用户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可将其作为电视入口。业内有评论称,乐视低价卖电视的目的就是为了接近用户,抢得用户。如果此言论成立,那么乐视希望打造的电视入口是硬件入口。这与乐视本身的核心优势相背离。小米的软硬通吃理论是否适于电视,也是存疑的。 打造入口更好的方式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产品,再以开放的低姿态欢迎合作伙伴。腾讯的做法值得借鉴:自己做的好的自己做,做不好的让合作伙伴来做。 未来那些想通吃产业链的企业,都将活得艰难,而那些把自己放在后台、把合作伙伴放在前面的企业和人,将赢得整个世界。 最近一家电视制造企业——海信电器的做法,颇值得借鉴。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 3月18日,海信宣布与未来电视(牌照方,CNTV子公司)、爱奇艺PPS、凤凰视频、酷6、乐视、乐看、PPTV、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优朋等11家视频网站签约,这些网站将通过海信形成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视频内容共享联盟。 海信打造的是“1+1+N”的战略合作模式:海信负责提供智能电视终端产品,未来电视负责管控播控平台,而各类视频网站提供内容版权。海信会将所有视频网站的内容汇聚成“聚好看”APP,实现跨网站视频搜索与推荐功能,未来可以在所有智能电视上使用。 海信希望硬件产品为电视入口,同时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的电视平台,最大程度地发挥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势。 海信在硬件产品力上是可以保证的,其连续多年占据电视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但现在的硬件产品,已然不止于硬件本身,还包含可以共生内容的底层软件,如操作系统。 2011年来海信通过收购收编软件和互联网公司团队,弥补了软件和服务领域的短板,并推出了Vidaa擦做系统,快速积累了大量用户。当前海信智能电视激活用户数已达450 万,活跃率超过60%,预计2014 年将达到600万。 此前,海信自己曾发布《电视游戏年度报告》:海信互联网电视全年游戏下载量超过300万,运行量超过8000万,用户日均运行时长为48分钟。其中,体育竞技、棋牌游戏、动作设计成为最受用户喜爱的游戏类型。 海信表示,此次聚合视频服务将推送所有存量客户,通过统一软件升级安装,产品迅速推广。围绕视频聚合平台将产生视频搜索引擎广告、收费内容分成等多种可能的盈利模式。 笔者认为,海信以硬件产品为核心打造入口的思维,是极简的做法。也可以看出,海信的后端服务市场是可期的。视频、游戏、健康医疗、电子商务等均有掘金服务市场的机会。 留给海信的难题是,如何经营用户?是自己经营,还是交给更懂得经营用户的互联网企业来做,自己仅收平台的钱? 海信董事长周厚健是个纪律性极强的人,看到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并不会轻易冒险,不激进,但危机感很重。这次他会怎么做? 入口并不等于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