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DS智能电视网 推荐当贝市场

TV应用下载 / 资源分享区

软件下载 | 游戏 | 讨论 | 电视计算器

综合交流 / 评测 / 活动区

交流区 | 测硬件 | 网站活动 | Z币中心

新手入门 / 进阶 / 社区互助

新手 | 你问我答 | 免费刷机救砖 | ROM固件

查看: 10904|回复: 1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讨论]

面板供应紧张并非智能电视涨价的根本原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3: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乐视电视打响价格上调的“哑炮”宣布旗下超级电视价格普遍增加100-200元,消费者关于互联网智能电视集体涨价的猜测一直议论纷纷。

面板供应紧张并非智能电视涨价的根本原因?

涨价“条件”:硬实力没过关

互联网智能电视“涨”势的背后,液晶面板价格的全面上涨更是最为直接且无法忽视的原因。国际数据分析机构IHS公布的11月最新面板价格显示,中大型尺寸电视面板,如40寸、55寸、60寸仅当月的价格又在10月份的基础上增加10美元,而在今年的8月份,40英寸的面板价格已经突破了100美元的大关。随着消费者对大屏幕智能电视的选择喜好愈发强烈,三星LG等韩国主流面板制造厂家将旗下的数条产业线关闭,转向研发更为先进的技术路线,据了解转而向OLED面板的居多。中大型液晶面板产能下降的窘境,导致供给链两侧不平衡,客观上就造成了液晶面板价格的持续飞涨。

面板供应紧张并非智能电视涨价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因为面板的价格走向具有一定的周期波动性,自2015年年初起,液晶面板的价格与当前相比可谓是两种极端,价格持续走低直到今年年初,跌幅已近50%。当时坊间普遍流传的“中国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说法。作为毛利率较低的家电产品,彩电价格的构成有近65%为面板的成本,二者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相比一些传统的家电制造企业,互联网智能电视主要生产方式是将产品外包出去让其他制造商代为加工,因为没有自已的一套产业线,品控与采购主动权都掌握在生产商的手里,所以如果遇上例如面板价格上涨等问题,对该企业的影响会非常明显且实时。彩电从业者曾指明,产品的硬件实力更能体现企业的发展水平,没有硬件,再好的内容都没有支撑,都是空中楼阁。

受制于没有独立研发产业线的不利影响,互联网电视企业的产品技术相比传统电视制造企业而言较为落后,对于“品控”方面的控制力不足。三星关闭一部分生产线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将精力放到科技化程度更高的AMOLED面板的研发生产上,这除了是对液晶面板产能的又一次打击之外,也反映出在显示技术上只考虑液晶屏幕的互联网电视在未来的发展方式并不被看好。

种种迹象都表明互联网智能电视价格上涨究竟为何,除去产业结构主动调整的影响,另外让人无法忽视的就是互联网电视自身运营模式的一系列弊端,导致生产成本与营收之间的间隙越拉越大,企业不得不通过涨价的方式去经营风险,维持生存。


涨价“条件”:运营方式过“软”


其中最饱受争议的,便是“生态补贴”模式,全程为生态补贴硬件免费,主要是通过用户购买会员服务来“免费”获取整机硬件部分的使用权,对于这种生存模式,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用户对该产品的忠诚度,即“粉丝经济”的影响力。而随着传统电视企业也开始在内容方面联手各大网络资源平台,互联网智能电视如果仅仅希望在内容上延续其在粉丝圈子中的影响力,长远看来这估计会是一场硬仗。

互联网电视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基本不会在线下部署大规模实体销售,没有线下的实体门店,用户唯有在购买之后才能实际体验到该款电视的功能。

随着用户的消费行为逐渐趋于理性化,他们将不再仅仅只是满足于线上购物即时下单的畅快感受,而是更加偏向于通过线下的消费体验,在确认了产品的实际功能之后再做决定。

有用户就曾经表示,只能看不能买的消费程序好像永远就隔着一面橱窗,有雾里看花的担忧。这就给后续的宣传带来了难度,如何在互联网大环境所代表的分享经济下,在互联网平台做好品牌整体口碑的维护,这也是互联网电视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实际上,业内人士普遍认同当下互联网智能电视品牌与传统电视品牌貌似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若解决好硬实力与软实力层面的问题,互联网电视想在来年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也是符合看客们的期待值。



上一篇:为什么所有的软件都不能看地方台
下一篇:“双12”最优惠最热销智能电视汇总表!
沙发
发表于 2016-12-6 13:3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浙江
哎呦,这个不错   感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新帖|标签|软件|Sitemap|ZNDS智能电视网 ( 苏ICP备2023012627号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21768 丨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73号

GMT+8, 2025-5-2 10:18 , Processed in 0.155356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监督举报:report#znds.com (请将#替换为@)

© 2007-2025 ZND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