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当人们想看电影的时候会到音像店租一盒录影带,虽然在24小时之内必须归还,仍觉得能找到自己想看的电影就很好了。 十年前家家都有了碟片机,大街小巷充斥着卖盗版光盘的小贩,只要是热播的电影不管是国外大片还是本土制作都应有尽有,付出少量的现金就可以永久拥有。 现在打开互联网,在电脑、Pad、手机上只要输入想看的节目名称,无论是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都能随时看到。 从电视机到手机,屏幕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月丰富,人却越来越孤独。 好在视频行业一直在轮回,先在我们生活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与快节奏里。未来我们又会回归客厅里观看视频,去和别人分享、社交、沟通、感受。而者一切都基于OTT TV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OTT TV优势无法突显 OTT TV的优势关键在于,高端的观影体验和多人观看性,有针对性的投放内容对此非常重要。首先需要良好的硬件才能体现其价值的国内外大片、演唱会等内容,其次适合多人观看吐槽的体育、亲子、教育、综艺类节目。今年乐视为了大力推乐视TV就签了NBA三年的播放版权。 但是目前,各视频网站对于OTT TV这方面的营销方案还都不成熟,无法更好的把OTT TV的优势传达给受众,只能影响到小部分观众的收看习惯。 带宽资费限制OTT TV发展 目前我们中国的互联网结算对接和流量穿透,是2007年工信部下的文,这个文当时根据美国的穿透价格是每月五十美元定的,但是到了2011年,美国的价钱降到了5美元,我们中国还没有变。另外2010年中国电信发起一次被外界称为“流量穿透清理”的行动,清理行动的直接后果是,和中国电信有着竞争关系的部分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接入价格,就此从原来通过一些ISP(互联网接入服务商)转手过来的每G每月30万-40万的价格,升高到中国电信统一规定的100万。 如果未来OTT TV要大量的进入家庭,那么对于带宽的品质要求和资费问题都是很难解决的。 中国人的免费收视观念 在美国很多电视节目都是收费的,美国人也接受这一点而且美国人也是很注重版权的。从App Store在中国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只有少部分人会花钱购买产品,大家大多下载免费产品,要不就直接越狱。 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叫《付费看电视?中国人不接受这概念》,里面有一段写的很有意思,这里借鉴一下: 归根结底,我,或者说大多数国人,都还没有生成和培育出“花钱收看电视节目”的收视习惯。一来,在中国某级长官动辄下发“限娱令”的谨小慎微的环境下,我并不认为有哪些电视节目是能够让你上瘾欲罢不能,而且必须花钱去购买的。比如我每周都会有一搭没一搭地搂几眼《非诚勿扰》节目,但如果哪一天它改在收费频道播出了,那我也不会太过挂念它——因为我相信这节目播出两年多之后,里面的奇葩男女再怎么折腾也变换不出更新的“大招”了。 小编我很赞同这位笔者的观点,虽然国内也有很多年轻人对于付费电视的观念接受了许多,但是毕竟大环境是这样的。 掉过头来讲,一个乐视盒子490元(一年内容),小米盒子299元(缺货),百度影棒2仅售228元,也是一个比一个便宜。但是相应的便宜的价格怎么撑起昂贵的内容版权费?用户体验因此打了折扣,相比PC端、移动端,OTT TV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内容宣传、硬件升级、合理资费还都只是未来OTT面临的部分问题,最重要的怎样转变国内受众的收视习惯。人们是一定会回到人群中的,但是在目前来看OTT TV要像电视机一样被普及还要走很长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