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移动语音收入增幅大幅度下滑,又偏偏遭遇了国家和工信部要求4G不断进行提速降费,再加上成本或者支出不断上升......在这个背景之下,小编观察到,其实,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是在天天喊苦呀苦、日子越来越苦、日子越来越难过。
那么,在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困境下,运营商还可以想些什么法子从用户口袋里继续掏钱呢?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传统基础电信运营商从经营话音发展到经营流量。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近的研究成果显示:电信业的这一转变带来了整个行业发展驱动力的根本转变:
(1)行业的发展由之前依靠用户数拉动,转变为依靠流量业务量的增长来驱动; (2)运营商则从依靠话音拉动收入增长,转而向流量经营要效益。
流量经营时期,电信业不仅面临话音被OTT 替代后的效益下滑,同时还出现了免费WIFI 驱使流量低值化的竞争。
消费者对流量巨大的需求与电信支出遭遇天花板的矛盾,促使市场催生竞争性技术的广泛运用,从而加剧了电信业量收不匹配的“剪刀差”效应。
这导致电信业在迈入流量经营时代的同时,收入增长放缓,利润空间压力陡然增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带来了整个通信信息产业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尽管管道层业务的增长速度减缓,但上层的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业务却获得了良好的飞速发展。这使得电信业在遭遇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为迎接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电信业开启了转型的历程。
通过探索新的业务组合、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客户市场,从而搭建成新的组织模式、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最终建立起转型增长新模式。
电信业的转型向两大方向展开: (1)一方面是促进流量的高速增长,从而拉动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通过压降网络建设和业务运营管理等各项成本,保证企业效益; (2)另一方面,开展多领域的业务探索经营,发掘建立新的增长点。终端、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和企业市场等都是电信业开展创新探索的方向。小编观察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想以此突破收入增长乏力的困境,分享ICT 产业发展的红利。
从目前的情况看,转型重点首先是在管道业务上。
业务重点要实现从之前的话音转向流量及延伸业务的运营,既需要开展产品创新和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也要加大成本压缩的力度。
其次是对上层业务的探索,在多个上层领域开展增值服务探索。各国电信业因经济环境、产业生态系统、消费者行为的不同,转型方向和效果差异较大。流量激发有效,上层领域业务经营较好的地区,如美国和日本,增长较好,成本的压力较小,反之,则主要依靠压降成本来保住企业的利润,如欧洲。
中国的电信业发展阶段相对滞后,到2015 年底,刚刚跨越了流量替代话音的门限值,有望在后期流量的大发展中迎来一轮新的增长。 电信业在未来的几年中,流量和新的物联网连接等,以管道为核心的业务仍然是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其次,视频娱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业务正在成为电信运营商探索未来新的增长点的主要方向。流量的增长空间和速度的不确定性,导致收入增长面临不确定。而新兴业务的增长目前还难以占有较高比例,难以承担起对收入拉动的角色。
因此,是否能够保持持续高速的流量增长,是否能够在管道以外的领域上形成有力的收入增长,是未来电信业发展中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这也意味着,电信业的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另外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电信业转型非常复杂,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进程不同。尽管我们很难为转型从时间上给出一个确切的启动点,但可以说,从网络IP 化开始,这一进程就悄然开启。
由于移动话音业务的良好发展,在固定话音业务衰落之时,移动话音依旧拉动了电信业的新一轮增长。因此,整个电信业的增长模式转型在移动流量业务开始替代移动话音业务时才真正显现。
对于电信业的转型,我们应该看好,因为将给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娱乐服务!大家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