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茅山小道士 于 2016-5-4 16:24 编辑
1996年,电影《一个好人》片场,所有工作人员都紧绷神经,拍摄一组追逐戏。 成龙担纲主演,有一场戏需要他从高楼跳到地面手推车上。对于身手灵活的成龙而言,这场戏并不复杂,似乎可以尽早完成。然而,当他从尚未拆脚手架的高楼上纵身跳下时,身体不小心碰到了脚手架,整个人被迫在高空翻滚,跌落到地上。落地时,脖子直接撞到地上,颈椎骨“咔擦”一声,顿时晕了过去。 这不是成龙第一次遭遇这种拍戏意外,在他的电影生涯里,这种意外发生过多次。而对于《一个好人》的导演洪金宝而言,这种情况也并非第一次遇见。在他参与制作的大多数功夫电影里,无论是演员还是替身,都是真摔真打,发生一些身体上的摩擦甚至意外的危险,皆属正常。 就像洪金宝在自己担当导演和主演的电影《提防小手》里所经历的那样,一场从四楼跳到货车上的戏份就充满危险——跳跃位置稍有差错,很可能被车板割伤。但他并没有选择用替身,更别提特效,全都亲自上阵。在洪金宝、成龙、元彪三人齐聚主演的电影《快餐车》里,同样不乏危险戏份,但他们都是亲身上阵,磕磕碰碰,如同家常便饭。 洪金宝和成龙的这些拍戏故事只是因为他们的名气大而被放大到更多人知晓而已,同时期的许多电影人,无论幕前幕后,都有过不少类似的“意外”经历,因为他们基本都是真摔真打,真跳真碰,拼的是一股劲,凭的是一身胆。他们可不像西方电影那样,运用高科技去计算风速预计风险,更不会像现在这样动用大量特效。在彼时的片场,实干才是硬道理。 这波电影人正是靠着类似的拼搏精神,将香港电影,尤其是功夫电影,推向了辉煌。 而在这群“功夫英雄”当中,洪金宝显然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大”人物。不仅仅因为他有一副“大”身板,还因为他在香港电影史上有着“大”地位:早期和“功夫巨星”李小龙搭过戏,中期凭借自己的功夫身手参演甚至导演过不少功夫佳片(凭借《提防小手》拿过金像奖影帝),即便是到了香港电影的衰落期,他也仍旧在银幕上贡献着独有的“胖却灵活”的功夫形象。 他历经过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香港电影的逐渐衰落,面对港片的逐渐式微,他选择了减产。电影《一个好人》是他在上世纪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再次拿起导筒,时光已悄然飞逝近二十年。 电影《我的特工爷爷》便是洪金宝时隔多年后再次担当导演和主演的作品。 作为有着真功夫底子的电影人,洪金宝赋予给这部电影的定位是:一部不一样的功夫片!事实上,早在预告片出来时,凌厉的镜头展现出的功夫画面就已经让不少功夫电影迷感到有些“不一样”了。而在看完电影之后,你便会发现,这部电影还真是一部“不一样的功夫片”。 首先当然还是功夫本身:与以往近乎华丽的(尤其是引入过多特效之后的那些所谓功夫片)或硬桥硬马的“一招一式”功夫电影不同的是,这部讲述“退伍特工”的电影认真地考虑到了“特工”或“警卫兵”这一职业属性,功夫招式选择了采用大量的近身搏击,通过凌厉的镜头表现,让这种功夫显得干净利落、遒劲有力,不拖泥带水,也丝毫不夸张,倒是在显得真实的同时,还勾起观众对“中央警卫兵”这一职业的好奇。 其次是人物设定:特工爷爷+小萝莉,这种“大龄人搭配小孩童”的组合在结合“打斗”之后,就很抓人眼球,而在情感方面,也很能引人关注。在本片中,导演洪金宝其实没有过多的着墨于功夫上,而是将大多数镜头给到了“老人”与“小孩”,在营造彼此的情感关联之余,还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令人多少会有所思考。 最后便是剧情上的设置:特工爷爷为了小萝莉而单挑一群“坏人”的剧情,很容易令人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大叔》、《飓风营救》等电影,尤其是当这个“胖老头”还非常厉害时,单挑“黑帮”甚至“黑手党”这样的剧情就会变得特别有吸引力。事实上,当你看着洪金宝饰演的“特工爷爷”以一己之力干翻国内外“黑帮”时,你多少都会有“燃”的感觉的。 影片中满头银发、步履蹒跚、脖子上挂着钥匙的“老爷爷”那样,他们这些渐渐老去的“港片传奇”出现在画面里,无论在做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做,都会引起一丝感伤。 幸好还有壮志未酬的电影人,愿意为电影甘洒热血。让我们一起观看当年那些展现雄风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