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是你的朋友 于 2016-2-20 18:39 编辑
飞利浦自从发布Fidelio高端系列创造了不少令HIFI界耳目一新的产品,除了近期跳水至399价位的老旗舰SHP9500性价比优异被各大网站强烈推荐以外,飞利浦的M2L更是全球首款lighting接口的耳机(事实上声音也很不错)。
对于定位次旗舰级别的L系列耳机包括L1以及最新的L2BO,笔者印象中L系列是飞利浦“便携头戴旗舰”系列,相比X1 、X2“全尺寸头戴旗舰”的X系列要更小一些。那么笔者就以一枚耳机发烧友兼耳机研发者的角度,为大家详细评测这款耳机。
开箱配套: 尽管今年已拆过了六款Fidelio系列的包装,这次L2黑色包装依然很有一种大气沉稳包装依然很有吸引力送人自用很有面子。右上角的Hi-Res是High Resolution Audio的缩写,是索尼在2014年提出的最新高品质音乐标准。 对于音频这块的认证主要是建立在92kHz / 24bit以上音频规格重放表现认证,耳机要求延展达至40khz重放设计具有客观的素质解析力标准。HI-RES产品的解析力和频宽延展更有保障性,能聆听更细腻丰富的细节体验。
包装盒顶部有产品行货防伪小标,具有该标签行货才能用于识别行货渠道来源保修,目前飞利浦耳机保修期为一年。
包装背面右下角是官方网站和独立的耳机序列号,右下角是产品的配件列表内容以图标的形式标记。
首次开箱L2BO还是很多人会被L2的做工惊艳一番,对笔者这样从事耳机设计以及市场跟进的人士而言,这款产品的做工都比同级别的森海拜亚的便携产品都要好少不少。
此次L2的配套中附送了L2专属的耳机收纳绒布袋以及保修卡,方便平时不听的时候避免刮花耳机的表面,尽管放在背包里边也最好套上收纳袋子。
随机附送两条3.5mm长达1.2米的耳机线材,其中一条具备单建式兼容苹果/安卓的麦克风耳机线,考虑到平常听歌追求音质或者通话的便利,这样的配置已经是高端旗舰耳机必须的配备。
L2BO的通话线采用了的单键式设计,表面按键采用了凸点纹理设计,方便盲操作时最直观的手感触摸操作,两根线材都采用编织物设计防止磨损和抗拉扯。
耳机设计细节:
L2BO和绝大多数头戴产品不同的是耳机阻抗仅为16欧特征比较鲜明,比大多数主流32欧更容易直推,L2BO采用40mm单元设计、频宽范围6-40000hz、最大输入功率为200mw、灵敏度105db这些参数看来该耳机属于少有的低阻高敏的典型设计。同类型低阻高敏耳机近年来仅索尼MA900比较具有代表性,低阻高敏是相当考验耳机厂家对单元与腔体的把控,所以也很少此类的耳机设计。
L2BO采用了封闭式的耳套,耳杯后边采用了开放式的铝质金属腔体构造,所以耳机的声学设计属于典型的半封闭式耳机设计,双层结构的铝质腔体结构可降低声音不必要的震动和失真。和旗舰级别的X2一样,耳杯具有可转动性匹配耳朵佩戴时的角度微调,确保了很好的耳套包覆性与佩戴角度的舒适感。
耳机的海绵套材质为蛋白质皮设计,整个耳机套实际佩戴过程包覆相当柔顺舒适,并且佩戴的舒适度与SONY 1A这款耳机相差不多。很适合冬天佩戴的时候全耳包覆在里边,既能够在运动的时候保证不掉落又确保不会长时间佩戴夹头这对于很多普通消费者而言,L2BO在这方面的夹头力度与包覆的舒适性很有优势。
L2BO虽然不是专业产品,不过在耳机的尺寸调整上做的很有专业化的味道,耳机的头梁调整滑动杆采用铝金属包覆成型显得相当兼坚固耐用,并且具有尺寸刻度让你对自己的佩戴数据有更客观的记忆了解。
由于定位于便携类的旗舰设计,整个头梁采用人工手缝真皮头梁而不是主流的橡胶头梁或者硅胶,对于目前整个耳机行业来说这样的材质用料增加的人力与供应成本并不低。很少有千元以下耳机产品采用手工真皮头梁设计,左侧的Fidolio字眼显得很有点缀的品牌逼格。
整个耳机的头梁缝制都比较紧密均匀,虽然略有一些地方可能对称性稍微差一些。可是这年头人工的东西才是最值钱的地方,手工艺的耳机部件会加大不少的人力资源成本。
耳机的3.5mm母座设计相当有特色,具有两个卡凹孔位装配带有凸点的原装耳机线,凸点卡扣防止耳机线材转动摇摆造成的母座接触不良和返修的主流问题,线材的正确方向外有个小点提醒用户线材插入方向。
近年来不少入耳厂家在采用可换线设计慎之又慎就是因为主流舒尔接口的转动导致接触不良,其实头戴式耳机的母座插头转动产生的质量问题也有不少,飞利浦L2BO的做法算的上是很前卫并且人性化的设计进步,尤其是综合做工设计上在重量、坚固、佩戴三者都相当优秀。
主观音质测试:
器材: GoldenWave GD-01解码耳放 创新X7外置声卡解码耳放 笔者自行设计的AKM4490解码耳放
凯音N6 HIDIZS AP100 IPHONE6S PLUS VIVO X5PRO VIVO X6 PLUS MEIZU PRO5
声场表现:
L2BO的声场属于典型近中距舞台声场形态,由于是半封闭式虽然能表现较为宏大的背景,但是中低频能量衰减不多形成了相对充裕的前景突出表达,并且整个声场具备相当不俗的细节梳理。此外L2BO具有非常优异的声场自然感,不会显得局促又维持了不错的动态氛围很适合各类音乐与电影的高解析氛围表达,属于很典型的综合杂食的声场偏向。尤其是聆听一些逼真的现场录音或者是电影类相对毛骨悚然的微细节氛围,相当具有半夜让你自个吓自个一跳的还原水平,请胆小的孩子们尽量避免去看恐怖片是最好的建议。
低频表现:
L2BO虽然是半封闭式,海绵套基本保留了大部分的低频输出,但后腔体还是泄走了很多HIFI耳机设计中不必要的低频能量。整个耳机低频属于高还原度质感,整个低频量属于较为饱和的节奏。你可以认为一个鼓点在真实的耳边离你仅一两米外比较真实的低频感受,所以整个低频具有相当不错量与质感的表达。
鼓点的低频相对较为宽松柔韧的爆发形态,低频的调整相对偏向于那些电影场景的真实的氛围场感走势,表达在音乐欣赏方面可能稍微显得多了一些低频,两者的鲜明对比显得L2BO的低频有点走AV-HIFI的路线设计。所以低频下潜方面做的比较不错,整个低频的瞬态表现表现和鼓点收尾足够迅速干净有力,特别是有充足的低频泛音与层次提供了很好的气势感和解析度的聆听。
L2BO的低频得益于低阻抗高灵敏度的驱动优势,虽然低频饱和度和质感瞬态都有很不错还原与解析,但是低频的凝聚的质感线条略有一些含糊的节奏,考虑到这是典型的低阻高敏设计产品都会具有的弊端。L2BO的耳机单元并没有刻意去采用主流的复合镀膜来增加低频的金属感,因此这样的低频设计在半封闭式已经是很高的调音水平。
中频表现:
L2BO的中频密度比较突出,具有很好的人声线条表达,能够在维持人声的自然细节的层次同时又提供相对平顺饱满的中频。特别是在男声方面显得能够很充分表现一些人声的特有嘶哑与低沉很适合一些男声类的演绎。
即便是演绎一些女声类的ACG比较干净细腻的风格,或者是美声系的女声专辑都具有相当高的演绎水平,总体L2BO虽然偏于男声的特征优势演绎,在女声方面也极有特色。
所以L2BO的中频密度维持在一个相对舒适的平衡之下,到底在主观因素下谁会更喜欢L2BO的男声或者女声其实并不算争议之处。反倒是L2BO的中频整体比较柔美平暖,很适合长时间聆听一些人声或者中频乐器的演奏。搭配一些较为暖声高解析的器材或者如VIVO这类开外挂解码的手机,足以满足大多数发烧友们出门手机直推去聆听自己喜爱的无损歌曲。
高频表现:
L2BO的高频延展在ACG类的电声演绎下会显得一些前端的问题容易暴露,如果是一些高频控制力不佳的耳机会显得有些凌乱。如果是一些如VIVO X6 PLUS或者GD01耳放这样具有相当控制性的前端会有很不错的平顺感,L2BO的高频总体延展上有些柔和感修饰。
不过高频比较细腻柔和的同时在过渡方面略有一些小缺点,那就是高频的音域饱和度较为缺乏了一些,如果在演绎一些高频富有质感的弦乐类可能会显得饱和度偏低一些。
尽管如此L2BO的高频明亮度相对不错,尤其是人声的超高频泛音和空间的微细节泛音的表现相当理想,所以在看电影时的微细节刻画相当真实到位,大部分乐器和逼真的录音都能够在L2BO的演绎下让你分不清到底是耳机还是旁边传出来的声音,属于相当细腻到位的高频表现。 如果是ACG爱好者或者是纯音乐的爱好者,L2BO绝对不会再高频表现方面上让人失望,反倒是一些重金属电声的爱好者追求僵硬的高频电声刺激感可能就会觉得不是那么合适了。
试用报告总结:
尽管笔者从事耳塞产品设计居多,本身也是一个二十多年经验的耳机发烧友,也曾参考了不少飞利浦的耳机结构深知底细。这款L2BO在产品做工设计都有不亚于X2旗舰工艺,尤其是延续了X2灵活转向的耳杯设计和理想的低阻高敏的单元结构,算是目前在飞利浦在千元左右做到最为极致的颠覆性便携产品。
声音方面L2BO除了风格上稍微偏向流行显得低频略多少许,中频人声和高频方面都有很不错的解析和听感调音,尤其是在手机直推方面16欧的阻抗算得上吃透了单元技术的掌握,对于很多主流手机播放器已是最好的直推解决路线,很适合在手机上听各类型杂食音乐和电影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