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智能电视高色域一直是部分智能电视的标榜的热点,似乎有了高色域电视画质就一定好,其实现实情况并非如此,高的色域未必就一定有高画质。
一、色域是色彩范围
色域就是对一种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也指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的颜色的总和,通俗的讲就是智能电视所能呈现的色彩范围,在同等色域标准下智能电视的色域越广所能呈现的色彩就越多,电视画面色彩表现力更强,颜色更鲜艳。
二、常见的智能电视色域标准
1. NTSC
NTSC色域标准是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简称NTSC)在1953基于CIE色度图制定了NTSC色域标准,划出了一个100%的色域区域,通过百分比来量化表示色域的大小。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电视机能够达到的72%NTSC色域,就是电视能够显示的色彩数量占到NTSC100%色域区域标准的72%,一般来说色域超过90%NTSC就可以被称为高色域或者广色域了。
2. DCI-P3
DCI-P3是一种应用于数字影院的色彩标准,它可以更好地满足人类视觉的体验,并且可以满足电影中全部色彩要求,也就是说DCI-P3是一款更加注重于视觉冲击,而不是色彩全面性的色域。并且相对其他色彩标准,它拥有更广阔的红色、绿色系色彩范围。一般来说覆盖90%DCI-P3色域的智能电视基本就可以还原影院级视觉体验。
3. BT709与BT2020
这两个标准都是ITU国际电信联盟专门为现在的HDTV以及未来UHD电视(4K、8K)制定的标准,在色域上的变化主要在于色深方面,由Rec.709标准的8bit提升至10bit或12bit,其中10bit针对的是4K系统,12bit则是针对8K系统,BT.2020采用了比传统BT.709更宽广的色域空间如可显示高密度橘色,深绿色等。这一提升对于整个影像在色彩层次与过渡方面的增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色域范围的面积也远远大于BT.709标准,能够显示更加丰富的色彩。
三、色域越高画质未必越好
色域只是影响画质的因素之一,虽然高色域可以显示丰富的色彩,但是如果色域过高缺乏精准的色彩控制就会让电视画面显得色彩过渡饱和,反而会对画质造成负面的影响,一般表示色彩准确度的就是△E,一般就专业的显示器的色准△E数值是小于2的,△E数值越小智能电视色彩准确度就越高,在高色域与精准的色彩控制下才会有较高的画质,当然影响画质的还有很多比如电视尺寸、分辨率、画质技术、屏幕面板类型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智能电视的画质,所以色域越高未必电视画质就会越好。
总结 :智能电视的画质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屏幕色域只是其中之一,并非色域高画质就一定好,但是色域太低画质就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大家在选购智能电视的时候一般色域超过90NTSC、90%DCI-P3、100%BT709就可以满足大部分色彩需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