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在京举行专家研讨会,对于这档激荡脑力、在如今的荧屏上稍显“另类”的电视节目,各界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表示:“我非常高兴看到出来这么一个节目,形象点说,这个节目又好吃又好看,是有营养的一个科学大餐。” 有专家表示,在娱乐化趋势严重,竞争日益同质化的中国电视界,急需一档兼顾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节目。江苏卫视副总监王培杰介绍说,《最强大脑》的创设初衷就是为了与其他卫视错开类型竞争,做别人没做过的节目。“江苏卫视因此从科学文化的角度入手,希望用《最强大脑》是引起大家对科学的关注,并确定了口号是‘让科学流行起来’。”据介绍,为了保证节目质量,节目组成立了一个非常高质量的中外专家顾问团,国内有二十位来自脑科学、生物学、运动神经学的专家,有中科院的院士、长江学者;国外来自耶鲁大学的十多位专家,其中有多次获得诺贝尔提名奖的科学家,更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法国有机化学家,还有世界精神健康组织的主席,用庞大的专家团队,来保证结构的专业性。王培杰说,节目最大的难处是找人:“从去年三四月份开始筹备,整整找了大概有大半年,到去年九月份跟专家再碰的时候,专家说我们找的人超过了他们院校这么多年为研究去找到的样本。” 随着节目收视率的一路走高,“动脑”也成为时下电视观众的热门话题。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则认为,《最强大脑》的流行,是老百姓文化素质提高、科普环境变好的一个体现。电视节目和科学的互动方式突破了猎奇的科学故事模式,《最强大脑》可以真正地展现科学,并提出了一种开放给观众的可能性。《最强大脑》科学评审魏坤琳表示,这档节目对国内的心理学专业都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可以通过节目宣传自己的学科。让科学流行的同时,也让科学走下神坛。”此外,他也对节目的人文价值感到非常自豪,“整个节目当中,并不是机械地去展示人脑特殊的功能和技能,而是展现普通人靠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所能展现出来的能力,节目里展现了挑战者们的生活,甚至包括他们的命运等,这也是对人本价值的尊重。”尹鸿也对这种科学所展现的人文印象深刻:“科学精神最高境界,仍然是人文精神,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对不同人的尊重,对不同能力的尊重,哪怕在某些方面比很多人低很多,但是他会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能力,这对社会有引领和带动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电视节目经历了从“一味模仿”到“争相引进”,再到如今的“力求创新”的不同阶段。如何把握收视率与价值观,创新与融合,也是未来国内电视节目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高长力也表示,“没有这个娱乐性,科学到达受众,恐怕也难以实现。但是娱乐性我们怎么把握?我是想应该从戏剧性中去提炼,就节目最成功的关键之处,就是讲故事,最大的悬念是‘极限在哪里’,怎样突破。”在传播科学的前提下,高长力表示不能一味追求收视率,“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收视率的第一牺牲掉很多最关键的东西。”高长力认为,中国“雨人”周玮就是很有人文关怀的一个内容,需要通过节目传播“令人感动温暖的正确价值观”。 |
Archiver|新帖|标签|软件|Sitemap|ZNDS智能电视网 ( 苏ICP备2023012627号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21768 丨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73号
GMT+8, 2025-7-29 05:42 , Processed in 0.045215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