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千家万户必备的电器之一。随着电视进入智能时代,视频的来源信号越来越清晰,电视屏幕的显示效果也要不断提升。另外,智能电视,顾名思义就是要智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功能,带来更便捷的体验。 智能电视,是具有全开放式平台,搭载了操作系统,用户在欣赏普通电视内容的同时,可自行安装和卸载各类应用软件,持续对功能进行扩充和升级的新电视产品。智能电视能够不断给用户带来有别于,使用有线数字电视接收机(机顶盒)的、丰富的个性化体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选购智能电视时需要了解的参数。
一、屏幕 作为智能电视,最主要的就是屏幕了。一款智能电视的50%~70%的成本都在屏幕上,所以在选购智能电视时,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屏幕。 智能电视的屏幕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硬屏,一类为软屏。 硬屏,又称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转换),是日立公司于2001推出的液晶屏技术,俗称“SuperTFT”。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在液晶屏面上加了一层硬度较高的透明树脂材料以保护外膜。 软屏,就是在用手指划过液晶面板的同时会出现“波纹”。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没有采用保护外膜的液晶面板。
硬屏的优点: 可视角度高、向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准确。和其它类型的屏相比,IPS屏的屏幕较为“硬”,用手轻轻划一下不容易出现水纹样变形,因此又有硬屏之称。
软屏的优点: 色彩表现好,层次感强烈,散热较到位。
硬屏缺点: 散热效果差,易反光,色彩景深表现不到位。
软屏缺点: 触摸会失真,高速运动画面差强人意。
如何分辨硬屏和软屏呢? 稍微用力按压屏幕会产生水波纹为软屏,反而言之,无明显的水波纹,则为硬屏。
二、分辨率 分辨率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有多少。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像素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也越多,画质就越好。得益于这几年的发展,4K超高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分辨率达到了3840x2160,是1080P的四倍。现在的4K电视价格与早些年相比已经下降了很多,达到了一般消费者可拥有接受的范围之内。 一般智能电视在50寸以下需要1080P的分辨率,50寸以上就需要4K的分辨率。 但是,如果想看4K片源的话,就不得不提到网速了。现在没有经过压缩的4K片源要想流畅观看的话,宽带至少要在50M以上。
三、硬件性能 在提升画质的同时,硬件性能一定要跟得上。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一样,甚至可以看作是放大版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硬件性能主要由处理器、运存、存储决定。2017年的智能电视的运存大多为2~3GB,也有4GB的超大运存,但是一般2、3GB就够了,电视毕竟不是手机,不会去开那么多的后台程序。智能电视的存储容量大多为8GB和16GB,当然也有32GB的大存储,用来下载一些大型游戏还是可以的。 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电视的处理器。 前面我们介绍过手机的处理器的组成,其中一项为核心数。很多商家就是利用核心数来忽悠他们的智能电视性能有多强大,甚至有的商家把自家的智能电视忽悠到三十核,要知道现在的智能手机最多核心数也只有十核。 智能电视的处理器和手机的一样,都是采用ARM架构的芯片。智能电视的处理器主要由CPU、GPU和VPU组成。 CPU,中央处理器,主要用来处理数据,决定着电视的运算速率。 GPU,图像处理器,主要用来增强画面渲染效果,提升画面显示实时效果。 VPN,视频处理器。有强大的视频处理能力,让动态画面无比流畅,在同等分辨率下,带来非一般的视觉体验。 智能电视的处理器还有很多协处理器,例如APU(音频处理器)、Neon(多媒体协处理器)、FPU(浮点处理器)等。很多商家把协处理器的核心数也当做CPU的核心数来计算,就有了上面所说的三十核的处理器。 所以,不要被商家所忽悠的参数冲昏了头脑。
四、屏幕尺寸 现在智能电视市场中主流尺寸在42英寸-55英寸之间,用户选购多大尺寸的电视,应该根据客厅的空间大小而决定。也就是电视距离观看者的实际距离,这个距离过远或者过近的话,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说观看距离过近,容易造成用户视觉上的疲劳,而且画面会产生轻微的颗粒感。而如果观看距离过远,画面中的细节就会丢失,一些较小的字体就会出现看不清的情况,从而影响用户的观看。
那么如何选择电视的最佳尺寸呢? 据有关专家看法,比起过去的CRT(阴阳射线显像管)电视机,平板液晶电视的最佳观看距离要相对更短一些;依照比拟科学的方法来计算,液晶电视的合理观看距离是电视屏幕对角线尺寸的1.5~2倍左右。
如果你现在是智能电视用户,对于电视或盒子内置资源的匮乏感到烦恼。小编推荐你立刻下载 当贝市场安装 影视快搜等 电视软件来扩展资源,超多好玩好看的电视节目,根本嗨到停不下来!
『本文摘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