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DS智能电视网 推荐当贝市场

TV应用下载 / 资源分享区

软件下载 | 游戏 | 讨论 | 电视计算器

综合交流 / 评测 / 活动区

交流区 | 测硬件 | 网站活动 | Z币中心

新手入门 / 进阶 / 社区互助

新手 | 你问我答 | 免费刷机救砖 | ROM固件

查看: 10581|回复: 2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人机交互不断进化 智能设备走向语音控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2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人机交互的不断进化。从对操作使用的个性化,方便快捷的智能化和人性化角度看,无论是键盘还是触控都远远不能与语音相比,语音才是人类沟通和获取信息最自然的便捷手段和方式。

语音控制并不是新鲜玩意,但语音控制的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才刚刚到来,而且,这次绝对是语音控制的春天马上到了。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智能电视、智能汽车和可穿戴设备的大发展。

苹果不久前推出了CarPlay,将iPhone的功能投射到手机中控上使用,传统汽车按键和触控屏幕、方向盘快捷键结合起来;而Siri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强调的一点是Eye Free,尽量不让眼睛在操作中分神,来了提醒也能通过Sir直接读出,并语音回复。

几乎与此同时,微软将在下一代移动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8.1中加入对抗苹果Siri和Google Now的个人数字助理应用Cortana,和Siri一样,Cortana也能让Windows Phone用户设置他们喜欢的称呼,用户可以让Cortana叫自己的姓名或昵称。


谷歌的 Google Glass 很潮很方便,也主要是它能解放双手,在开车的时候语音控制信息回复,直观式的导航,眨眼拍照等,最近,Chrome把谷歌眼镜的语音控制搬上了PC,用户需说出“OK Google”,接着说出关键词,即可完成搜索或设置闹钟等操作。

在2014年的MWC上,富士通对外展示了语音助手原型系统,对它发出指令,它就能为你完成各种与汽车和网络相关的事务。用户只需按下方向盘上的一枚按钮,与安置于仪表盘之上的手机说话即可完成各种操作。比如说,你可以说:“我饿了。”那么系统就会询问用户是否搜索周围的餐厅,给出所有选择,用户从中选出一个,直奔目的地而去即可。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人机交互的不断进化。从对操作使用的个性化,方便快捷的智能化和人性化角度看,无论是键盘还是触控都远远不能与语音相比,语音才是人类沟通和获取信息最自然的便捷手段和方式。

其实,苹果在推出IPHONE4S的时候加入了Siri,这个功能可是乔布斯在世上见到的最后一款手机发布会的关键卖点,但是,后来这个语音控制逐渐淡出视野,看起来不起眼的语音助手Siri变成了玩具。不过,在那之后不久,中国移动就大笔投资了国内语音控制方面的主要厂商科大讯飞,而且推出了类似Siri的产品“灵犀”。


如果单独看智能手机,不管是国产的灵犀,还是苹果的Siri,都几乎无足轻重,但那只是错觉,或者说是为了以后大举应用进行的技术储备。如果认为语音只是用来操控手机的,那未免大材小用。语音门户对于手机是锦上添花可以丰富手机应用和提高操控效率,也可以通过手机用户的使用来教练后台数据库,提高语音识别和处理能力。我们每用一次这些语音,就在给其增加学习的机会,产品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完善,等待着大显身手的机会。

乔布斯活着的时候,已经成功改变了手机和平板电脑,下一步就是来改变电视机和汽车,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延缓了这两个行业巨变的时间。

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国内外各种企业都在进军智能电视领域,而要实现电视用户从被动选台到主动寻找的使用习惯改变,实现简单智能的操控就成为了最为关键的要素。遍寻各种技术之后,触控的方式被排除,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语音才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几米距离上控制电视机的最佳方式。

如果说智能电视还给触摸屏留了生存的机会,遥控器逐渐会部分接受触摸的控制方式,但智能汽车就需要更加彻底的抛弃触控而选择语音控制。行驶中的汽车是移动互联网绝佳的发展场景,而要保证移动中的驾驶安全,触控显然不合适,最好的莫过于语音,人类的生理特点是耳朵可以多任务并行,对于声音的处理可以不影响其他行为,而手势和眼睛就不行。汽车上的语音控制是指以语音识别、语音编解码为代表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在车载领域,车内语音声控操作,将改变汽车现有的人机信息交流方式,解放出驾驶者的双手和双眼,使汽车更具备人性化魅力和个性化特色,从而更直接的改变人们的出行管理方式。

同样,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也离不开语音控制,太小的屏幕和不方便的手指位置都让语音充满了机会。可以说,没有语音控制的完善,这些新兴的智能设备都不会市场成熟。

对于语音应用的发展,最大的障碍仍然是语音控制的精确性和交互的人性化,特别是语音的模糊识别还需要有突破性的进展,包括各种方言、语种和口音的适用,还有环境的适应能力、噪音影响的排除,这些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使用量的增长正在得到迅速的解决。

上一篇:智能电视PK电脑上演娱乐“神器”抢位大战
下一篇:谷歌新智能电视平台Android TV细节曝光
沙发
发表于 2014-4-8 21:07 | 只看该作者 | 未知
试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5-1 14:4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浙江
支持你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新帖|标签|软件|Sitemap|ZNDS智能电视网 ( 苏ICP备2023012627号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21768 丨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73号

GMT+8, 2025-5-7 19:35 , Processed in 0.136067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监督举报:report#znds.com (请将#替换为@)

© 2007-2025 ZND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