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路由器无疑是小米智能家居的核心。使用小米路由器已经有一段时间,共有第一代(R1D)以及Mini、青春版。MiWiFi简易的使用者介面,不必再研究市面一般路由器后台管理的专有名词及设定,小弟已经回不去了!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台?其实原因很简单。 1台小米路由器R1D已经涵盖室内90%以上的需求了 会用Mini路由器是为了装在户外的小蚁摄像机 青春版则是因为某房间需要网孔,采用有线中继模式,顺便让在厕所里「方便」用起平板时更「顺畅」 达到人机双通的最高境界 XD
为什么会想升级成小米路由器2(R2D)?
其实从R2D推出,我一路在犹豫... 對照表:
小米路由器 R2D
| 小米路由器 R1D
| Broadcom BCM4709C双核1.4GHz处理器 | Broadcom BCM4709C双核1.0GHz处理器 | 512MB 闪存 | 16MB 闪存 | 256MB DDR3-1600 内存 | 256MB DDR3-1600 内存 | 3.5吋1TB硬盘 | 2.5吋1TB硬盘 |
在我看起来,CPU效能及闪存都明显提升,而硬盘虽说容量相同,
但3.5吋硬盘的IO必定更加强劲,这正是我升级的主因。
小弟使用R1D在看某些“大片”的时候,会偶发一点点Lag
这里“大片”指的是动辄8~10GB的电影,虽然透过5Hz无线传输,但是硬盘IO造成的延迟只有硬盘自己争气才行!
R1D在信号上的表现已经使我满意了,R2D的PCB阵列天线也许比R1D更优,
对我没差,也许别的朋友的使用环境会对新天线改良比较有感。
而R1D隐藏式天线带来的美型,使人赞叹不已;个人也喜欢R1D黑色的科技感。
因为家中连网设备数量增加以及高清大片需求,最后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就败下去了!
当收到东西,迫不及待要换新机,先替这2台小米路由器做个工作交接前合照吧!
网路架构:大概介绍一下我的网路架构及设定,如下图
主要是R1D採[普通路由器]模式PPPoE连接ADSL,Mini及青春版等2台以[有线中继]方式实体线路连接R1D。
对于连接的设备在DHCP时,统一给定静态IP方便管理。
R1D上已经有一些设定:
1、[路由状态]-[终端设备]:定义某些设备可以全盘访问(也就是可以读取硬盘内容) | 2、[常用设置]-[上网设置]-[上网设置]:设定PPPoE连线所需的ISP资讯 | 3、[常用设置]-[安全中心]-[管理后台网路控制]:用mac位址定义某些设备才可以连到后台管理页面 | 4、[高级设置]-[DHCP静态IP分配]:用mac位址定义配置给连接设备的固定IP | 5、[高级设置]-[端口转发]:如果有架站或部份连线方式,经过以后NAT后需要设定 |
新的R2D就是要取代架构图中R1D的位置及功能,以下提供小弟换机过程供大家参考。
一、R2D工作模式设定
1、首先R2D连接电源以后,实体网路线连接R1D后的LAN埠,可以看见一个陌生的Xiaomi开头的SSID名称,这就是R2D自带的SSID,点击连接。 2、从连线资讯点选「管理小米路由」然后会跳出网页 3、出现「检测到与上级路由器存在IP冲突」!改为「有线中继工作模式」 4、根据系统的引导,依序设定:中继的WiFi SSID名称及密码、后台管理密码,然后重新开机,R2D的IP会改由R1D配置。 |
以上动作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作到这里,我们已经把R2D加到R1D所管的区域网路里面。
二、复制R1D硬盘的资料 因为R2D设定为有线中继模式,并以实体网线连接R1D LAN埠,所以可以互相存取。
在区域网路中的任一台电脑,可以用网路芳邻开启R1D(预设是192.168.31.1)以及R2D(可以在R1D管理页面中查询)2个IP。
就可以使用档案总管把R1D硬盘的档案,复制到R2D的硬盘中。
三、R1D组态备份
[常用设置]-[系统状态]-[备份与恢复]-->[新建备份],然后把所有项目都勾选起来,会得到一个压缩包。
从文字上看起来好像很齐全,根据本次移机的结果显示还有一些改善空间,容后面改善建议再说。
作到这里,R1D的组态跟硬盘都复制完毕,可以准备卸下重担关机了。
四、R2D 调整为「普通路由器」工作模式
[常用设置]-[上网设置]-[工作模式切换]-->[普通路由器工作模式(创建一个无线网路)]
接着把ISP设备及原本R1D上所连接网路线(如、Mini及青春版等)都改接到R2D上。
五、在R2D上还原R1D设定档
[常用设置]-[系统状态]-[备份与恢复]-->[立即恢复]
[浏览]选择刚刚备份的压缩包-->[开始恢复],然后重开机。
六、手动设定R1D上未被备份出来的组态
不只是在后台管理网页进行组态备份,我还将每个设定页面都截图了
以便事后逐一比对每个设定是否都汇入了?
结果令人小失望,还有许多地方要自己手动调整...还好我有保存网页截图。
以我为例,[DHCP静态IP分配]mac位址这种文字长、笔数多的内容,要逐一手动设定是最费力的。
还有[管理后台网路控制]也是相同情形,其他设定倒是比较不麻烦。
七、绑定手机APP
将R2D加入手机的小米路由器APP管理
1、添加路由器
2、开始搜寻 3、发现一台小米路由器 4、输入管理密码,绑定路由器,完成! |
八、升级开发版ROM(不一定要做)
我是狂热的开发版份子,到小米路由器官网下载最新开发版
当使用开发版ROM,手机上的客户端软件记得同步用上开发版的。
至此,大功告成!
经过这个转换历程,针对小米路由器MiWiFi功能有一些建议: 1、组态档备份应更齐全
许多组态仍未在组态档备份时被纳入,使用者必须自行对照旧机器,手动在新机上做一样的设定。
尤其是增加[DHCP静态IP分配]组态备份支援,因为要人工比对mac位址是很折腾的一件事...
以我为例,有近40个连线设备要设定,工作量很大
虽说MiWiFi使用者介面很友善,不过在这点上有欠体贴,希望可以更省心。
2、改善设备名称显示
无论在客户端APP或是网页管理界面,MiWiFi都提供我们连线设备名称设定的功能。
在后台管理设定中选择设备时,却是显示设备的mac位址...
建议如果设备有设定显示名称,就不要用mac位址,这样比较友善。
如、设定“管理后台网路控制”时,还要逐一查询下拉式选单所列出的mac位址是那一台机器的?
还是那一句:要人工比对mac位址是很折腾的一件事...这实在不人性。
3、增加外挂插件
这可是智能路由器的精髓,小米路由器好用,但是在这方面有点落后别家。 |
在这里要称赞一下:MiWiFi越来越好用了
以前有些设定只能在后台管理网页设定,有些设定只能在客户端APP设定...
有时候设定不好找,因为不知道他家的原则为何?有时候人在外头就不能即时完成设定
现在越来越多功能同时在APP及后台管理网页上都可设定了~越来越好用,这是我一路用来的使用者心声。
另外针对小米路由器2的使用感想及建议:
1、充电器体积较大,插在排插上较占空间,可能还有方向问题。
2、WAN网孔不如一代有特别标示清楚。
3、USB只支持到2.0,没有上到3.0,以USB外接硬盘进行路由器资料备份时,速度会慢一点点。
4、USB孔目前不支持连接印表机,无法提供网路印表机的应用~好想啊! |
整体上,对小米路由器2的功能是满意的,用小米盒子看硬盘里的高清大片就是顺~
身为一个米粉,在功能上希望小米不断突破小米~然后多来一点插件吧! 推荐大家安装当贝市场,然后从当贝市场里面一键下载软件,方便又省事。
注:本帖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