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彩电厂商已被互联网思维所触动。去年5月
乐视TV以“黑马”之姿挺进电视领域,多次以刷低行业同尺寸产品的价格推出新品,为沉寂多年的电视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行业复苏。受互联网思维影响,从去年9月
TCL、
创维、
康佳集中发布新电视产品到日前
海尔模卡电视、
长虹CHiQ电视的亮相,传统企业正在以线上线下分离的方式来转型。业内专家分析称,
乐视、小米的硬件低价方式外加传统电视厂商线上品牌跟进,不断刷新的最低价格纪录或催生免费电视。
乐视巧遇传统厂商夹击
悄无声息之间,乐视TV
超级电视遭遇传统彩电厂商夹击。上周三,乐视又一次在京举行其核爆发布会,发布核爆产品70英寸Max70超级电视。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而为,就在乐视举行发布会前后,
海尔和
长虹两大传统彩电厂商均对外发布各自全新子品牌电视,形成对乐视的夹击形势。
1月9日,海尔发布首款互联网专属定制产品模卡(MOOKA)电视,内容方面与
优酷达成深度合作,而在销售方面也是依托海尔商城进行互联网直销。紧接着,1月18日长虹的大动作揭晓,长虹推出三网融合
智能电视CHiQ(启客),其可以实现监控和操作冰箱、空调等其他智能终端。销售方式同样是采取在长虹官网、京东、天猫等线上直销方式。
业内专家认为,夹击形势可能是海尔和长虹的无心之举,因为相比传统彩电厂商,现阶段乐视的销量体积对传统企业毫无撼动可言。不过,其中也有可能含有传统彩电厂商对新来者警示的意思。一直以来,乐视、小米通过营销模式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不断压低彩电硬件价格,让产品在价格方面颇具竞争力,尽管传统彩电企业一再强调乐视的入侵尚未对其市场产生太大的冲击,但无论从与内容厂商合作还是销售开始向电商平台转移,无不显示出事实上已被这家新的入侵者戳中“痛点”,开始思变。
多品牌化探索互联网模式
对于过去5个月传统彩电厂商陆续发布全新的电视品牌,且采用互联网直销方式,业内专家称之为传统彩电厂商针对互联网平台,通过不同品牌和产品将线上线下产品区隔开。
在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看来,传统彩电厂商这种分品牌的运营模式是一个极佳的选择。一方面,通过新品牌、新价格、新定位能够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传统彩电厂商在摸索电视未来商业模式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对此,家电产业观察家陆刃波也表示认同,传统家电业在几年前便提出了互联网化的发展趋势,作为因内容与互联网方面交集最多的彩电业,更是早早在业内传出了这种发展方向,而乐视、小米的出现则成为催化剂,使得传统彩电厂商加快了向互联网模式迈进的步伐。而像长虹、海尔等企业的做法,就是新增一个品牌,将老品牌的一些旧元素抛弃,增加一些个性化的时尚元素,以此来迎合年轻消费者。
不过,目前整个彩电市场仍是以传统彩电品牌和产品为主。据中怡康测算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家电电商占比有望达到整体家电市场的10%-12%。而这一数据中很多部分是将线下产品通过线上渠道来
出售的,并非全部是新涌现的各大企业线上品牌。
捆绑服务或催生免费电视
不管是超级电视S40、
酷开TVU1还是模卡U42H7030,其共同点都在于性价比优势,价格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其背后则是彩电盈利模式的创新,以乐视为典型,其依靠的是硬件收入、广告收入、付费收入和应用收入四重模式,所以即便硬件微利,也还能够实现盈利。而乐视的创新盈利模式也给予传统厂商更多的思考和借鉴。长虹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叶洪林也表示,彩电的盈利模式将从硬件销售变为内容运营。
盈利模式的变化、硬件价格的不断拉低也引发了业内对免费电视的思考。不过,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硬件免费是未来彩电商业模式的一个发展趋势,不过短时间内还难以实现。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表示,电视硬件免费模式在短期内还不太可能,不过未来不排除这种商业模式。“未来可能会出现类似"充话费送手机"的模式,通过签订消费协议、捆绑服务等方式来限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陆刃波也表示,目前有两大难题制约着免费电视模式的发展。一方面,电视的硬件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较高;其次,目前电视的内容服务模式和应用市场还未成型,尚不足以支撑硬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