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uli小茶 于 2018-3-4 21:38 编辑
随着爱奇艺S+级超级网综《机器人争霸》的逐步曝光,机器人格斗一词开始进入大众视线,虽然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兴起不久的文化,但就世界而言,却是一个流传已久的历史话题。因为格斗机器人的发展,也曾面临过崛起、沉沦、再复苏的历程。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格斗机器人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的可能性。 第一阶段:1987-1994 源于美国,初具雏形
中国的格斗机器人爱好者,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早期国内引进的《机器人大擂台》才了解这项文化,但《机器人大擂台》并不是最早的格斗机器人赛事。早在30年前,就有一个名叫Critter Crunch的机器人比赛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诞生,当时一群人带着自己制作的遥控战车在旅店的桌上相互对战,且一度引发当地人的疯狂追捧,这个“桌面级”赛事被认为是格斗机器人比赛的起源。
后来,一名美国的玩具 设计师Marc Thrope从一台遥控真空吸尘器以外发生的暴力结果得到灵感,决定组织一项赛事。于是,1994年8月,第一届Robot Wars,即《机器人大擂台》在旧金山成功举办。尽管第一届《机器人大擂台》的场地非常简朴,但赛事本身却依然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关注程度。现在机甲迷口中经常提到的机器人“路障”(Roadblock)就是第一届的冠军。 第二阶段:1995-2003登录电视,风靡一时
1995年,《机器人大擂台》 在英国电视台首次公演,格斗机器人比赛开始走上电视荧屏之路。1998年,《机器人大擂台》开始在BBC转播,小时候对机器人打架的记忆就是来自于此阶段。 节目逐渐火爆,《机器人大擂台》被英国各大荧屏买断,但美国的格斗机器人爱好者们并未停止他们的步伐。1999年,Greg Munson等一批格斗机器人爱好者们聚集起来,决定成立一项新的格斗机器人赛事,于是便有了今天被大家津津乐谈的《Battle bots》。 2000年,《Battle bots》以真人秀的形式在电视台正式播出,直到2002年12月,一共播放5季,此时的机器人格斗达到历史的黄金期。 第三阶段:2004-2014转播低谷,线下发展
但在经历了一段快速上升期后,机器人格斗比赛中的创新元素越来越少,人们兴趣也逐渐下降,在《Battlebots》 5.0之后,出于多种原因被暂停。同样《机器人大擂台》后期收视率也出现下滑,在《Battlebots》暂停之后不久,也画上了休止符。 然而格斗机器人从电视上淡出,但线下的相关赛事和 活动却活跃起来。2004年,David Calkins创立了ROB Olympics (后改名为Robogames),这项赛事堪称是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型机器人赛事。 除了Robogames之外,英国的RoamingRobots,美国的BattlebotsIQ,以及以轻量级比赛为主的Motorama赛事(Robot Conflict)等等都在这一阶段诞生并逐渐发展,而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也开始举办相应的赛事。这些赛事培养了一大批热爱格斗机器人比赛的年轻参与者,为这项运动的再次兴起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2015—至今 再度回归,引爆全球
2014年,美国ABC电视台宣布了《Battle bots》的复播计划,一度在格斗机器人圈内引起不小的轰动。2015年夏天,《Battle bots》s终于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回归到大众的视野,新赛事的参赛机器人拥有更为强大的装甲、动力和进攻武器,比赛的精彩和火爆程度得到大幅升级。
2016年9月,极战体育在上海举办了中国首个格斗机器人比赛----FMB Championship,书写了中国格斗机器人比赛的开篇。其后一年中,极战在北京、广州等多地举办格斗机器人巡回比赛,越来越多的国内格斗机器人爱好者开始自己制作机器人并参与到比赛之中。 2018年,机器人格斗综艺在国内刮起飓风,以爱奇艺《机器人争霸》为代表的机器人格斗节目入侵综艺市场。作为爱奇艺平台又一倾力打造的超级网综,《机器人争霸》将颠覆国外机器人格斗的传统竞技赛制,使用爱奇艺首创且最擅长的剧情式真人秀模式,立志打造属于中国的机器格斗节目。 第五阶段:未来 人型机器 生存对决
纵观机器人格斗的赛场,会发现人型机器人出现几率很小。但不能否认的是,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形机器人才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趋势,就像《环太平洋》电影里机器人战士一样,看上去与人无异。 相信未来机器人格斗的赛场,人型机器人会是主角,它们会像电影中的战士一样持有科技武器,做着人类的肢体动作,为机器人格斗综赛场增添更多的科技含量与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