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平时对bong产品颇为关注,它专注于智能手环领域的创新与技术突破,打造了bong3 HR、bong XX等一系列深受用户欢迎的产品,然而,一个做手环的突然去做秤了!去年12月,bong Fit智能体脂秤悄然发布!作为医学生的我,对健康领域设备的智能产品很感兴趣,果断上某东购买来申请体验。以下是详细的试用报告——
【开箱篇】
某东快递就是快,包裹得很严实,一拿到快递就迫不及待来个开箱 最外层是个普通纸皮盒,“bong”的logo居中放置,简单粗暴地直接表明身份 里面还有一层包装,与以往手环产品低调的包装不同的是,bong Fit的包装盒色彩鲜艳,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开口处的侧面有一些产品信息的标注 打开包装盒,终于看到了今天要介绍的主角bong Fit 笔者拿到的是珠光白配色,这也是官网在售的唯一配色,不知道后期会不会推出更丰富的配色,拭目以待~ 简单的开箱全景:bong Fit主机、7号(AAA)电池4节、说明书 配件不多,刚刚好 bong Fit正面是一块加厚的钢化玻璃面板,“bong”的logo居中,四块金属电极片像是围绕中心盛开的花瓣,加上纯白的底色,给人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感觉 等等,这不是一把称吗?正面看起来怎么没有显示体重的地方? 原来,bong Fit的LED显示屏被巧妙地隐藏在顶部,当处于工作状态,它会自动点亮并显示读数,待机状态则会自动熄灭,从而营造了很好的正面观感 细看金属电极片,采用了一体化设计,与玻璃面板做到了无缝贴合,其表面也经过类似磨砂的处理,触感细腻,只是使用过程中较为容易留下划痕,有待改进 bong Fit的厚度仅为25mm,和一元硬币相当,可谓轻薄 机身边缘弧线过渡自然,四角圆角化,拿放舒适,没有硌手感 翻过来看看背面,没什么特别之处:四个平衡脚垫置于四角,中间是产品信息和电池仓 在产品信息上方有一枚小小的物理按键,用于kg或斤的单位切换,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 脚垫采取防滑处理,阻尼感强,即使单脚踩到边缘也不会轻易翻到,稳定性杠杠滴 bong Fit采用4节7号电池供电,官网宣称待机长达300天,用户无需担心电量问题 事不宜迟,马上装上电池上称称重吧~
【体验篇】
使用说明书与包装盒封面遥相呼应,内容浅显易懂,图文并茂,建议体验前先好好阅读一番
bong Fit作为一款智能硬件,配套的APP自然少不了。如果你是像笔者这样首次使用bong系列产品的用户,就需要事先注册一个账号;若是老用户,就可以直接登录APP进入绑定步骤 绑定操作简单,打开蓝牙搜索设备连接即可 为何要光脚上称呢?这里需要了解一下体脂称的工作原理:肌肉内含有较多血液等水份,可以导电,而脂肪是不导电的。因为体内电流的通道导体是肌肉,从电流通过的难易度可以知道肌肉的重量,由此可判断,在体重的比例中,肌肉较少的人脂肪的比例较高。如果非光脚上称就变成一般的体重秤了,无法获取相关数据 刚完成绑定就提示固件升级,作为bong Fit的首批用户,还有点小激动呢~ 进入APP主界面,它会以时间轴的形式记录你在不同时间点的称量数据 bong Fit具有“智能记忆”功能,它在称重时无需打开APP,与一般体重秤无异,如要浏览完整数据,开启APP通过蓝牙与bong Fit连接后即可同步,真正做到化繁为简 以上就是一次完整的数据记录,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一目了然,包括BMI、体重、脂肪、水分、肌肉量、骨量、内脏脂肪、基础代谢、实际年龄 除了“智能记忆”功能,bong Fit还有一个功能做得挺贴心的,就是支持多用户使用,可记录分析多达16位成员的健康趋势,更神奇的是,它能够自动识别不同成员,无需手动切换,这样用起来确实是省时省心,给个好评 由于笔者手头上没有bong系列手环,运动数据和睡眠数据就无法展示给大家,相信bong Fit智能体脂称和bong智能手环搭配使用,定会带来更好的体验
【文末小结】 作为一款售价仅为129元的智能体脂称,bong Fit的表现几乎无可挑剔:外观设计颜值高、智能软件交互强、使用便捷易上手、多人使用无压力!Bong Fit是bong针对用户健康的又一次探索,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手环-称”的生态环,运动睡眠由bong智能手环监测,体脂健康则交给bong Fit智能体脂称,两者有机结合,可以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以此见证美好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