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投影才会取代电视呢?
智能电视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但是身边的朋友用的是家用投影,还有点意外为什么不买电视呢,投影在亮处应该会是看东西很模糊才是,结果并没有,朋友家的投影画质清晰画面能大能小,瞬间自己也动心了,又从网上了解了一些投影的信息之后,感觉未来投影可能会替代智能电视吧,但是这得多久还不得而知。本帖最后由 eswgdeh 于 2018-2-1 17:40 编辑
对于目前多数消费者来说,不考虑在家中购置投影仪无非以下几点原因:
1.价格贵,不仅是投影仪本身贵,隔一段时间一换灯泡更是一个无底洞;
2.画质差,远远达不到电视的4K画质;
3.太麻烦,布线、装音响、找片源简直不能忍;
4.功能单一,只能播放一些下载好的视频,连电视也不能看。
5.电视陪伴了我们几十年,早已成为家庭必备且几乎每日必用的伙伴。而很多人对投影的印象还停留在办公、学校和电影院。
有了一连串的问题,即便投影还有着大屏优势,似乎也很难让普通家庭接受,不过这些问题在很多投影爱好者看来,都是一些极外行的看法,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1、价格贵:就现阶段(特别是家用级别)而言,智能投影与智能电视的价格相差并不大:以3000元价位为例,足够买一台亮度在1000流明以上的智能投影,也可以入手一台实用级的55英寸智能电视,由于采用LCD投影技术,智能投影并不存在中途更换灯泡这一顾虑。(这里只是以家庭实用消费举例,几十、上百万的电视、投影都有)。
2、画质差:虽然现在的智能电视都将4K作为标配属性,但由于片源问题,消费者真正能够享受到的4K片源极其有限—— 数量极少,实际上能够达到1080P分辨的电视台都是少数;反观近两年新上线的智能投影,很多都将1080P作为标准分辨率,二者几乎再无画质差异。
3、太麻烦:如今音响已经成为智能投影内部集成模块之一,片源也可通过WiFi网络播放或者下载到本地播放,甚至有一些微投产品还自带电源,真正将便携性发挥到了极致 —— 相比电视,投影实在是方便得多。
4、功能单一:如今的智能投影与智能电视一样,内置安卓操作系统,功能上完全通过安装应用实现,无论是玩游戏、办公、还看电视、看电影,其功能都与智能电视并无区别。
另外智能电视可以下载当贝市场(www.dangbei.com)来扩充电视内容。
https://data.znds.com/attachment/forum/201709/14/165156mpmphh8yg2y72po1.png
首先是画质,液晶电视价格较高,但是画质可以达到最高支持分辨率 1920×1200 而万元以内的投影仪最高只能达到1024×768,而且投影仪的显示尺寸要比电视大,分辨率低尺寸还大必然导致画质模糊。
为了既能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又有效保护视力,一般来说不同尺寸电视的观赏距离是不一样的如32寸2.3米、42寸3.0米、55寸4.0米等详见下图。这样就又应运而生了一个适宜人眼的电视屏幕细腻程度的识别参数,这个数值是40PPI,意味着如果电视屏幕PPI不足40,人眼就会感觉到屏幕效果的降低,而如果PPI超过40,在人眼里看来就是没有差异的。
对于1080P分辨率的电视来说,32寸PPI为69,40寸PPI为55,55寸PPI则为40,而如果从屏幕尺寸的角度来比较,对于同样是55寸的电视来说,4K电视PPI是80,1080P电视PPI是40,而720p电视PPI为27,这也就意味着55寸的1080P全高清电视是一个临界点,如果屏幕尺寸大于55寸,选择4K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否则人眼就能看出差异,如果屏幕尺寸小于55寸,配备4K面板就是浪费,在最适宜的观看距离根本看不出和1080P电视在画面上的差异。
其次,投影仪还要单独配备音响系统,看电视节目很不方便,以后改了数字电视还要另购机顶盒,接口也少,虽然投影仪有价格优势,目前也就7~8千的样子,但是我不选投影仪的最主要原因是 寿命 ,由于投影仪的发热量非常巨大,投影仪在工作时里面的灯丝处于半融化状态,微小的震动都会损坏灯丝,关机时必须先关闭灯丝,等里面的风扇继续运行5分钟以后才能关闭电源,试想谁家里看电视还记得这些啊,我一哥们单位有东芝的投影仪,不到三年灯丝烧坏了2个,每次换灯丝就得1000多块,还要找专业人员修理,太麻烦,而液晶电视的寿命已达到60000小时,最近好像还要全面降价,所以还是建议买液晶电视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