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做更好--小米盒子增强版体验
小米盒子相信大家已经不陌生,经过了升级之后的小米盒子,整体更加完善。当时小米盒子一代刚出不久,因为价钱不算贵,所以就入手了一个来体验。当时的小米盒子性能还不算强,使用体验还有点卡顿,发热也很明显,但至少小米盒子给我家的非智能电视唤醒了新生命,更重要的是投影功能,可以随时将 iPhone 、 iPad 投影到电视上。
新的小米盒子,推出了标准版和增强版。外观上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主要是性能上的提升。这次体验的小米盒子增强版,与标准版相比,升级了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而且支持 4K 视频输出。外观上,小米盒子增强版看上去更“一体化”,正面还是采用和上一代一样的磨砂材质面板。背面更简洁,相比标准版,增加了 USB 2.0 接口和 MicroSD (最大支持 64GB ) 读卡器,取消了 RJ-45 网线接口。增加 USB 接口的好处是摆脱了之前 OTG 线的麻烦,但是取消了 RJ-45 网线接口还是有点担心,毕竟无线网络还没有有线网络稳定。新小米盒子的遥控器也有较大的改变,相比起一代的遥控器,新的遥控器更长,取消了文字注释,改成了图标,整体手感比一代好一些。
外观上,小米盒子增强版看上去更“一体化”,正面还是采用和上一代一样的磨砂材质面板。背面更简洁,相比标准版,增加了 USB 2.0 接口和 MicroSD (最大支持 64GB ) 读卡器,取消了 RJ-45 网线接口。增加 USB 接口的好处是摆脱了之前 OTG 线的麻烦,但是取消了 RJ-45 网线接口还是有点担心,毕竟无线网络还没有有线网络稳定。
新小米盒子的遥控器也有较大的改变,相比起一代的遥控器,新的遥控器更长,取消了文字注释,改成了图标,整体手感比一代好一些。
小米盒子增强版支持最新的 802.11ac 无线网络,所以如果路由器支持,就能够搜索到 5GHz 的无线网络。面对越来越大的视频资源,更高速的无线网络是必需的。除了无线网络升级之外,还支持蓝牙4.0,通过蓝牙能够连接音响,相信这个功能能满足更多的用户群。
小米盒子的增强版升级了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处理器相比标准版提升到 Cortex A9 的4核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升级到 Mail-450MP6 ,内存升级到 2GB DDR3 双通道,用户内存则同标准版一样使用 4GB 的 eMMC 闪存。由于条件限制,并未能在 4K 电视上使用小米盒子,所以默认推荐使用了 1080P 的画质。即使选用了 4K 分辨率,画面也会无法显示。
小米盒子增强版的 4K 视频输入,相比起 1080P 画质,频率只有 24Hz 和 30Hz 可选。
小米盒子增强版除了在硬件上和标准版有区别之外,使用的系统内核也不一样。增强版使用的是 Android 4.4 ,而标准版是 Android 4.2.2 。
小米盒子的整个系统虽然内核升级了,但是交互界面同之前的一代相比也没有差异,资源同样是采用了 iCNTV ,用过一代小米盒子的用户很快就能上手。
相信买小米盒子的用户,也不是因为看重小米盒子的资源,因为 iCNTV 的资源众所周知,更新非常之慢,而且片源很旧。除了看视频资源,小米盒子还是一台 Android 的设备,所以能够使用 Android 的应用,只是官方商城的应用是在少之又少。因为最近电视盒子类的产品受到政策影响,所以小米盒子官方已经不提供第三方视频软件,意味着用户只能观看 iCNTV 的资源,虽然官方未提供,但用户总有办法可以让小米盒子发挥更多价值。
我在使用一代小米盒子的时候,因为性能较低,很多应用程序运行起来卡顿的情况比较明显,而增强版的小米盒子已经感觉不到卡顿,使用起来的体验更加完美。
虽然使用的电视并不支持 4K 分辨率,但也测试了一番,也算是测试 USB 2.0 接口。虽然现在 USB 3.0 已经很普遍,但是小米盒子还不支持。一开始还有点担心 USB 2.0 的接口,在观看 4K 片源的时候会不会因为传输速度问题而影响体验。经过了测试,使用 U 盘插上小米盒子播放 4K 的视频,即使快进也没有出现长时间读取的情况,所以担心是多余的。
实际上这一次改进的小米盒子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电视盒子。因为一代的性能太低,所以体验并不是太好。而新的小米盒子增强版硬件性能已经能满足当下大部分需求,支持 802.11ac 2.4GHz/5GHz 对于无线网络有更快的速度,蓝牙4.0可以使用无线音响等。增强版虽然支持 4K 视频输出,但目前网络上也没有太多 4K 的片源,而且国内网络的速度也并未能满足如此高清的视频,实际上能够看到 1080P 的资源对于用户来讲已经是很不错了。新增的 USB 2.0 接口省略了 OTG 线的麻烦,同时支持迅雷离线下载视频到 U 盘,这也是升级的重要要素。更好的硬件,更完善的功能,是小米盒子增强版的价值所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