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ddxb 发表于 2017-4-28 07:58

原来都是假的!别被舞台上的"伪"全息概念骗哭

本帖最后由 jhddxb 于 2017-4-28 07:59 编辑

1.舞台上的虚拟影像都是"伪"全息  我们可能从未如此接近未来,当初不可能实现的技术或是在科幻电影中的镜头已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如今3D影像已经不再稀奇,VR、AR等技术也在不断成熟,我们对于虚拟场景的探索已经到达了更高层次。全息影像作为早期发展的虚拟显示技术已经诞生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遗憾的是,我们所看到的全息影像大多数都是假的。
大多数虚拟影像都是“伪”全息
  “全息影像”一词在近些年来似乎一直活跃在国际型舞台上,最近一次甚至出现在了法国总统竞选上,在今年2月份,梅朗雄虽在里昂洋洋洒洒地谈吐政见,但还有另一个梅朗雄出现在500公里以外的巴黎音乐厅。这个“分身”凭借着三维全息投影,同步呈现了梅朗雄在里昂的一举一动,还有他的政治观点。这项首次实践在选举中的高科技,为梅朗雄赢得了现场6000多名观众的喝彩,有评论家称,这场演讲的技术甚至抢了梅朗雄演讲观点的头条。
梅朗雄隔空演讲
  当然,这在国内舞台上也并不少见。2015年春晚,李宇春的节目《蜀绣》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春哥在表演时一下子分了三个分身出来,形成了4个李宇春同台的奇特场景,一时间关于虚拟影像技术的报道瞬间铺天盖地。再来看看去年的G20迎宾晚会,《最忆是杭州》在西湖上进行,这次晚会在舞台表演上使用了虚拟影像,引来媒体对全息影像技术的又一次盛赞,甚至有报道称全息影像让你活见鬼!
4个春哥同台演出
  没错,这种虚拟影像技术确实能够博得大家的眼球,在舞台上的效果确实也足够惊艳,但它们其实都不是全息。实际上这是一种聪明的光学错位技术,名为Pepper's Ghost(佩珀尔幻象),对其最早的描述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一位意大利科学家,而它的名字则是来自于19世纪的英国人John Pepper,因为他最早将其应用到舞台表演艺术上。这种古老的技艺加上现代高水平的计算机渲染技术造就了舞台上逼真的影像。但它重点是计算机渲染技术而不是显示技术的进步带来的。

2.佩珀尔幻象是什么鬼?
·佩珀尔幻象的原理是什么?  不可否认,舞台上所呈现出的虚拟影像确实效果逼真,无论是细节还是自然程度都足够令人满意,但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这只是计算机的渲染,而不是显示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息影像。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全息与舞台上的伪全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真全息能穿透画面走过去,伪全息你若想走过去则会撞到“南墙”。
佩珀尔幻象原理
  如上图所示,这是早期佩珀尔幻象的成像原理,真实的演员和灯光其实都在舞台底部,通过透明玻璃映射在特定区域。由于早期的灯光不是很强,所以当时观众看到的影像亮度比较低,就像鬼影一样。而现在我们有了高流明度的灯光和出色的电脑渲染技术,所以现代的佩珀尔幻象可以栩栩如生,但是原理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梅朗雄隔空演讲运用的正是佩珀尔幻象
  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目前大多数舞台上已经不再使用透明玻璃,而是采用了一种专用的Mylar膜,也就是全息膜。而商业上所用的全息技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背投方式,摄像机直接将影像投射到全息膜上。另一类是利用反射,也就是佩珀尔幻象,将投影或LED图像发射到呈45度放置的全息膜上。
春晚应用的同样是佩珀尔幻象
  目前我们在电视上或舞台上看到的所谓全息影像技术,都是投影或是佩珀尔幻象,不能够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息。佩珀尔幻象在实现起来也非常容易,大家甚至可以自己动手DIY一个。之前笔者就制作了一个这样的小物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10分钟搞定!小编自制3D"初音"全息影像》,里面有详细的制作过程。当然,这也不能够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息,利用的还是佩珀尔幻象原理。

3.这才是真正的全息
**** Hidden Message *****



如果你现在是智能电视用户,对于电视或盒子内置资源的匮乏感到烦恼。小编推荐你立刻下载当贝市场安装影视快搜等电视软件来扩展资源,超多好玩好看的电视节目,根本嗨到停不下来!
『本文摘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人,仅供参考!

数字地面波 发表于 2017-4-28 08:14

很给力,ZNDS有你更精彩!

shbioc 发表于 2017-4-28 10:37

谢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来都是假的!别被舞台上的"伪"全息概念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