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常识】QLED无法摆脱液晶本质
今年一开年,LG、三星、索尼、海信、TCL、创维等一大批彩电市场上的主流企业和品牌,纷纷在CES和AWE展上展示出自己最新、最先进、最具科技实力的产品。除此之外,各大电视厂商更是举办多场线上线下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和媒体的目光,加强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近日,“2017年国际量子点显示产业论坛”在北京召开,公开亮相并大肆宣扬了QLED电视。但是前段时间却有专家质疑目前市场上的QLED电视采用的并不是自发光QLED技术,而是借助QLED光环宣传QD-LCD。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QLED到底是“何方神圣”!
QLED 是什么? 就技术而言,量子点在显示技术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于光致发光特性的量子点背光源技术(Quantum Dots-Backlight Unit,QD-BLU)和基于电致发光特性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Quantum Dots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s,QLED),其中后者才是真正具备自发光特性的QLED技术,但是想要实现商用,至少还需要十年。
而量子点大会宣传的QLED其实是前者。也就是说,现在的QLED电视面板采用的仍是背光模组,在背光源和TFT面板之间涂抹了量子点膜,意在提高电视的色彩表现力。如果把量子点膜抽出来,QLED电视与普通的液晶电视也没什么区别了。所以,现在的QLED显示技术仍然是在LCD液晶屏上作文章,最多算是对LCD的某种改进、提高,但是本质还是液晶电视。
▲QD-LCD与自发光QLED结构对比
专家表示:真正的QLED电视商用化至少需要十年 QLED不能商用的原因在于研制时间太短,产业链不成熟,产业化尤其是大屏产品的产业化还不能满足要求。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表示,目前,真正的QLED技术尚躺在实验室中并未商品化,并且QLED的量子点因其容易受热量和水分影响的缺点,无法实现蒸镀方式,只能等待喷墨印刷制程的工艺成熟。还处于起步阶段的QLED技术,尚未全面解决顽固存在的可靠性差、效率低、蓝色元件寿命不稳定、溶液制程研发困难等技术难题,因此业内认为距离真正版本的QLED商用化至少需要10年以上。
目前的QLED技术依然无法解决液晶电视的弊端 **** Hidden Message *****
纯色硬屏开启纯色新视界 今年年初,一种采用“纯色硬屏”技术的液晶电视,能让更好更真实的色彩和更广角度地观看,正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野中,并备受青睐。
"纯色硬屏"技术和目前销售的QLED类似但不相同,“纯色硬屏”电视采用了均匀的纳米颗粒膜(人类的头发为80,000 到100,000纳米),而目前的QLED技术是在液晶技术上增加了2~10微毫米不均匀颗粒组成的量子点膜。相比之下,这些纳米颗粒比量子点更小。纯色硬屏通过吸收剩余光波,从而提升红绿蓝三原色光的纯度,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表现画面色彩,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画质效果。 另外,纯色硬屏技术让电视可视角度更广,画面更稳定。据了解,传统屏幕的可视角度在大于30度时色差会非常明显,而纯色硬屏在可视角度达到60度的时候,依然没有色差,保持100%高色域,形成最逼真的图像。这主要是因为,纯色硬屏技术可以增强离轴时的色彩一致性,消除由于观看角度改变而产生的色彩失真的忧虑。
▲纯色硬屏与传统屏幕可视角度的对比
电视从CRT时代,到LCD时代,再到未来的自发光时代,影像早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呈现在显示屏幕上, 人们不断追求更加逼真,更加贴近自然的画面。这一切都将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谁能真正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谁才能真正被消费者认可。
如果你现在是智能电视用户,对于电视或盒子内置资源的匮乏感到烦恼。小编推荐你立刻下载当贝市场安装影视快搜等电视软件来扩展资源,超多好玩好看的电视节目,根本嗨到停不下来!
『本文摘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手一抖,金币拿走。 精华内容,楼主V5! 正需要啊,感谢楼主无私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