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加油站,主流便携耳放大横评
心血来潮,之前不知不觉攒了一堆便携播放器,就少不了一堆便携耳放的配合,毕竟还是幻想在床头也能听听传统大耳。。。。基本的套路就是播放器直接Line out到耳放,或者拿LP5金这样的有数字输出的便携播放器连接HUGO/MOJO这样的便携解码再接入便携耳放,所以大家老是在我床头见到一块金属鼠标垫,就是用来摆设备的,不然床太软容易陷进去,同时也非常不利于散热。今天的主角们是一群便携耳放,基本上涵盖了各个价位区间口碑不错的产品,1000元档的Aune B1,1000-2000元档的灵音MG2+FL2分立卡,2000-3000元档的Niu Niu Audio Partita和Ifi iCAN Se,4000-6000元档的Aroma A10+线性电源(运放更换为AD825*2+OPA627BP*2),5000-10000元档的Masskobo 404。。。。。系不系觉得偶很贴心啦。。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适合各种预算烧友的阅读,请叫我贴心宝宝。。。。好吧,说实话,就算是上了便携耳放,大部分时候驱动传统大耳(尤其是低敏高阻)还是不太行啊,所以配合评测的后端主要集中在耳塞和一般播放器搞不定的直推大耳,如下图这一票耳塞(这是真正的全家福,不过不可能全部都听一遍,重点在QDC8、AKT8IE、谢兰图、黑黄鹂、极致IQ等),大耳就是TH900mk2、sony Z1R、K812、Rs1e这几个看起来能直推其实直推并不那么完美的大耳,以及普遍反映直推推不好但是也蛮好听的如HD650,HD700也用便携耳放听一下。像EDX、AKT1P、达摩D1000等这几个直推都很不错的就真的不用上便携耳放了,另外W5000怎么弄都不怎么好听所以也不放进评测,另外几个虽然便携设备完全没戏但是直推还蛮好听的如HE1000等意义也不大,就不进行评测了。首先从俯瞰图可以知道,体积最大的是Masskobo 404,体积最小的应该算是Niu Niu Audio Partita与Aroma A10并列。长相嘛都差不多,倒是没有什么奇形怪状的产品。不过这里要说明一下,Ifi iCAN Se是不自带电池的,需要用外置电源的驱动,但是它体积实在太小,而且功能基本和便携耳放相同,就把它放进便携耳放的队列里面啦。我们来看一下每个便携耳放的接口设置,我还是像上一篇一样做一个表一目了然。还是那句话,先看哪个功能/接口最丰富,其中Aroma A10和Ifi iCAN Se功能多,接口全而且玩法多样,最简单的就是灵音MG2和Niu Niu Audio Partita了。下面列出几个有特点的单独说一下:1: 最有特点的是Masskobo 404,不仅有2.5平衡输入口,还有2.5平衡输出口(输入输出兼顾AK旗下播放器及相关设备),同时竟然有4芯XLR口,简直是为平衡大耳准备的,同时它的电源选择非常多,可以选择碱性5号电池/充电5号电池/USB供电/USB充电宝供电/线性电源供电的模式,不同模式电压还不同,出来的声音也不同,光是供电方式就够玩很久,非常的有意思。
2:iCan Se的两个有特点的功能,一个是低频增益调节,一个是3D音效调节,都有关闭/打开/最大三档调节,效果也是一耳朵可闻的,低频增益大家都明白,就是3D音效这个要说一下,其实就是声场略微改变一下,打开最大档之后声音会更加有立体感和空间感,这个到底怎么样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3:Aroma A10是有官方线性电源可以一起购买的,线性电源对A10的提升很大,首先线电加持的A10内部电压就达到了19V,大家都知道驱动大耳的条件里面,输出功率只占一部分,输出电压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限制便携设备的一道很难逾越的障碍,普通便携设备因为电池的原因很难突破5V的瓶颈。同时A10有两个运放插口,可以更换两个不同的双运放,我就更换了AD825*2和OPA627BP*2,玩法又多了起来。
4:MG2调整增益必须打开外壳。
5:Aune B1有个纯甲类放大模式,打开后声音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续航减少发热增加,果然是纯甲的特点。
好了,现在说说搭配耳塞和大耳的情况吧,前端是便携设备最强Line out:金菊花和LP5金的LO口,以及AK380的2.5平衡口专门对应Masskobo 404的平衡输入,以及HUGO的RCA输出对应iCan Se的RCA输入。
首先上图,懒得看文字的看图片比较一目了然。其实有很多表格没有空间表达的地方我就用文字来叙述了。
评测用到的设备是LP5金/金菊花的line out口,Hugo的RCA输出以及AK380的平衡输出,对录线材采用铜银混编/舜士金铜金银合金混编/晶彩picc/武藤金银箔/Music Heaven纯银,通过更换不同对录线找出设备在声音上的共性,排除因为对录线不同造成的听感影响。
耳机方面也是用多动铁如QDC8,846,Sem6,动圈如黑黄鹂,极致IQ, sonyZ5,平头如舜士01B旗舰版,阿思翠LYRA6,大耳如K812,Rs1e,TH900mk2,sony Z1R进行评测,通过不同的后端设备找出设备在声音上的共性,排除因为耳机不同而造成的影响。
表格第一行输出功率的部分,请大家尽量不要作为参考,原因在于大厂或者成熟品牌在输出功率上的标注都比较严谨,输出功率的标注都是注明在XX欧负载下THD+N
表格下方注明了我在表格中所用到的词汇的定义,便于大家理解每个便携耳放的区别,这些区别是我个人的听感,考虑的前端设备、后端设备以及线材的影响,尽管采取了找共性的方式去尽量排除干扰,但也并不是完全客观的,仅供参考。
Aune B1
按照价格顺序来吧,先从最便宜的开始。Aune B1这个便携耳放我第一眼看过去,惊了,这难道不是ALO 那个便携小胆放的外观么! 好吧,不过B1还是蛮好看的,背面用了皮质的材料,算是有一定的手感,同时做工也算是不错,达到了大厂的标准,这次评测的耳放里面名列前茅是没问题。
首先我们要看B1的定位,1000元的价格,配合500-2000元的前端比较合适,拿来配合旗舰级别的前端设备显然不适合,一般它们自带的耳放就已经有很高的水准。所以我们在做便携耳放匹配的时候也要考虑定位的问题,并不是所有耳放都是有正面提升的,
声音上来说,首先B1有一个纯甲类模式,我们得分开说。普通模式下,从驱动低敏高阻耳机来看,输出功率还是比较小的,对付低敏高阻的大耳还是尽量不要去尝试了。在驱动耳塞和易驱动大耳时,B1提现的是中规中矩的表现,声底略暖一些,说糊倒是谈不上,搭配冷薄声线的前端还是有比较好的效果,没有明显的缺点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在纯甲类放大模式下,B1的发热迅速增加,同时续航变短,但是声音上有正面的变化,体现在声音动态的加强以及中频部分韵味的增加,可以理解为味精模式。B1是一个比较偏向于中低频部分的耳放,在中低频的量感上有所增加,但不明显,高频延伸有一定的减少,对于演绎流行人声还是可以,但是在小编制乐器尤其弦乐的表现就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其他的指标如动态和分离度这些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而且对付中高端前端就有一点瓶颈效应了。
不过总的来说,1000元的售价算是可以接受,毕竟它给一些输出功率过低的播放器如sonyzx100,A27等乃至ZX1/2,AK中低端系列提供了一些驱动大耳的可能性,不过不要对它有太高的期望,还有很多更好的选择当然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灵音MG2
灵音MG2是发烧友:大米 本人自制的一款小有名气的便携耳放,他还制作了一些播放器产品和其他的便携耳放。特点是用料比较扎实,同时内部电路达到了接近20V的电压,而且是每个声道,同时出厂提供3倍或5倍增益的选择,让输出功率更加惊人。依据大米本人的说法,在5倍增益的时候,32欧负载下每个声道的输出功率达到了惊人的2000mw,这已经是台机的水平了,当然这和内部电路的高电压有关系。同时MG2可以更换运放,官方提供了一块FL2分立卡的升级方案,可以安装在运放的位置。MG2的外观方面倒是毫无亮点,做工基本上就是小作坊的水准。
MG2的声音表现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均衡。MG2虽然售价只有1000多元,但是实际表现是超过同价位的B1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输出功率,其实便携耳放的输出功率还是蛮重要的,要是低于同价位播放器的输出功率那就没什么意义了,在实际使用中MG2的输出功率是可以达到驱动如DT990,HD650,Q701这样的水准,当然不能和台机相比,但是明显从各个频段的表现以及声音动态,低频凝聚力上来看,MG2的输出功率是比B1大非常多得。另外一个方面来讲,MG2的声底是没有什么音染的,前端给什么声音就出什么声音,这一点在耳塞的AB对比上可以体现出来,用播放器直推对比同一个播放器接MG2驱动耳塞,声底和各频段都没有什么音染性的变化,这一点要赞一下。播放器在MG2的加持下,低频部分有明显的凝聚感,这是非常好的改变,同时中频和高频较为均衡,另外MG2在声音的动态上做的很好,这估计与它的输出功率有关系,整个声线比较凌厉,弹性较好,有一种随时可以禁声又随时可以爆发的感觉。在声音分离度的指标上,MG2达到平均水平,在这方面不会成为整套便携系统的瓶颈,因为声音分离度是个水桶性的指标,整个系统中分离度最低的部分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分离度,1000多元的设备能有这样的水准也算是不错了。
NiuNiu Audio Partita
Partita是我第一次收到过的巡回试听设备,也是这次评测里面唯一一个不是自己花钱买的,但是人家也没有要求我发评测,也没有要求我只说好的,再说了只说好的也没什么好处=。=! 哈哈哈哈哈哈哈,给点好处我就全说好的啦。。
首先我是不知道有个NiuNiuAudio这个品牌的,听说也是发烧友自己组建的品牌,Aune不也是么?灵音不也是么?Hifiman不也是么?Aroma不也是么?所以大家不要对小品牌有什么偏见,任何大牌子都是从小品牌做起来的,关键是要看产品,比如灵音MG2就是不错的产品。首先我拿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吓了一跳,竟然是个器材箱,是我放耳机那种,详见我另外一篇关于如何存放大耳的帖子。打开之后发现仅有一个小小的黑色耳放外加一条对录线一个充电器,估计是在巡回试听的过程中怕有损坏所以加强了保护措施,不知道正式发售的产品是否有这样的器材箱,如果有的话就太良心啦!
从便携耳放全家福那张照片能看到Partita体积真的很小,然后从列表上也能看到他的接口和功能也是最少的,这个便携耳放经过我的了解零售价格在2000-2500元之间,算是一个比较贵的便携耳放了。究竟东西如何,刚才说的都是次要,主要还是要看声音表现。
这次我用Partita前端搭配LP5金,打开高增益驱动TH900mk2,使用的是卡达斯HD650盒装升级线。先说说TH900这个耳机,它应该算是封闭式耳机里面的天花板级别产品了,当然不是价格上而是声音上,近乎完美的高频和低频表现,良好的乐感,强大的解析力伴随着准确的声音定位及上佳的分离度,尤其是作为封闭式耳机竟然有不小的声场,这才是最神奇的地方。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中频部分略显不足,有点凹陷,听人声总感觉乐器和背景有些喧宾夺主。插上Partita之后一开声我就知道这两个东西是绝配,Partita完美补足了TH900略微凹陷的中频部分,竟然让TH900的人声表现向Z1R的方向靠拢了许多,这让我很惊喜,其实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前端,去改善TH900的问题,这一不小心就碰上了简直缘分。同时我也发现TH900华丽的高频和不错的低频表现在Partita上并没有被削弱,还是保持了之前的水准,在保证中低频表现的同时能做好高频延展是不容易的,这应该是在调音上有什么门道。在输出功率方面我并没有找到相应的数据,所以只能靠自己去测试,刚好TH900和HD650通用耳机线,就换上HD650尝试一下,不得不说还是有一点点失望,并没有太多的惊喜,看来Partita的输出功率并不太大,至少比MG2要小一些,驱动HD650还是差点火候,同时HD650的声底较厚,声音偏暖,Partita加强的中频让HD650听起来油头滑面的挺不自在,看来HD650还是需要一台冷声设备才行啊。接下来有尝试了驱动几幅耳塞,比较搭配的是QDC8,我这副是私膜,Partita下的QDC8在流行人声方面的表现得以加强,不再是原来犀利的感觉,稍微的多带了一些感情,也算是比较好的改善。由于没有提前充电的原因,前后听了4个小时就没电了,一直在换耳机做AB也没有仔细去感受动态啊分离度啊这些指标,也就不放进评测了。
总的来说,Partita是一台比较有特点的便携耳放,可以针对去搭配某些需要改善中频表现的耳机,在改善的同时不会丢失耳机原有的优点,这应该是一台好耳放所具备的水准,在我的心中好的耳放有两种,一种耳放是没有一丝音染完整传递前端的声音,可以理解为一条带放大功能的线材,另外一种是针对某个频段进行调色的耳放,同时不牺牲其他频段,无疑Partita属于第二种,至于性价比如何就交给大家来评判啦。
ifi iCan Se
ifi这个品牌我是从他家推出的一系列HIFI周边产品得知的,从usb滤波器到同轴滤波器到电源产品都得到了一定的好评,从官方介绍看,Ifi是英国一个传统HIFI设备厂商的子品牌,但是注册地在深圳,到底是国货还是洋货就不知道啦,也不关心,最近精品国货越来越多,洋垃圾也越来越多,一切以产品说话吧。也算是机缘巧合,适逢双11前Ifi提前打折,所以就顺便入手了一台iCan Se补充去床头系统的队伍,iCan Se是Ifi家销量冠军iCan的升级版,主要是加大了输出功率和提升了一下整体声音表现。说到这里貌似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床头系统,要么是播放器直推耳塞,要么是播放器直推大耳,要么是在床头柜放几个不太麻烦的台机。我自己的习惯是在床头放一套以便携设备为主的系统,靠在床头听大耳,困了之后再换上播放器直推耳塞直到睡着。看中iCan Se就是因为它体积小,但是输出功率确很大,可以补充我床头系统驱动传统大耳的能力。iCan Se的接口比较丰富,同时功能也较多。我一般用LP5金的LO口,通过3.5mm-双RCA的转接线,连接它的RCA输入口,也是因为据官方表示,iCan Se的RCA输入口会比3.5mm输入口素质高一些。首先说一下它的整体表现,第一感觉就是iCan Se的推力很大,高增益下驱动HE1000时在10点钟方向就能得到足够的声压,中增益下驱动T1这样的高阻大耳也能有不错的声音动态和密度,这一点正好符合我的需求,比其他几个便携耳放确实在储备功率上要充足一些也稳定一些。其次,iCan Se却不是声大力粗的类型,在大输出功率的同时声音表现较为均衡不偏科,细节没有明显的丢失,同时控制力还有一定的保证,甚至在想要动次打次的时候还需要手动打开低频增益(三档可调)。很多声大力粗型的设备丢失细节比较严重,而且声音很容易高频刺低频浑,这是iCan Se做的不错的地方。同时在欣赏某些曲目时打开3D音效开关(三档可调),声场和声音定位表现会有可闻的变化,体现在声场更加立体,有时会拉远,同时乐器定位也会随着声场的改变而变得更加有立体感,但是这个功能要慎用,在某些曲目下人声表现会显得有些奇怪。声音具体表现方面,三频均衡已经说过,高频亮度可以保持的不错但是延展和泛音相对于LP5金的原始声音略有减少,中频较为严肃感情并不丰富,不属于有韵味的类型,低频凝聚做的不错,不过这也和前端有关。
总的来说iCan Se是一台较能严肃反应前端水平的耳放,在提升推力的同时尽量保持了前端的水准,只是声音略显严肃,倒是有些遗憾。对小体积大推力耳放有需求的烧友可以考虑下iCan Se,而且它的售价也相对亲民,在床头系统中使用来驱动一些低敏高阻大耳已经有不错的表现了。
Aroma A10
话说Aroma A10的起售价是2700左右,但是却被我把豆腐玩成肉价钱,因为加上了官方线性电源,同时更换了两对运放,分别是AD825*2加上OPA627BP*2,最后算下来已经到5000元的范围了,但是是否值得呢?下文再说。
首先我们从图表中可以看到A10的功能算是中规中矩,传统便携耳放的3.5mm端口输入输出,有增益调节,同时尾部有一个留给线性电源的接口,自带的电池也是高电压的。它比较有特点的是在线性电源的加持下内部供电电压可以达到接近20v,为驱动大耳提供了一定的保障。A10尾部有一个旋钮,可以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将外壳打开,随时更换运放,也为DIYER提供了一定的方便。A10的做工基本在平均水平线上,比较多人诟病的是它尾部的USB充电口,可能因为电路板与外壳位置匹配度不高,也可能因为外壳开孔公差较大,导致USB口缩进外壳内很多,有一些客户反应不打开外壳是没办法将数据线插入USB充电的,我的这部A10也是这个情况,希望Aroma在以后的设备上能够提高一些做工精度,避免这种小毛病的产生。我要说在前面的是,有线性电源和没有线性电源的A10,区别主要体现在驱动低敏高阻大耳上,驱动耳塞大部分时候并不需要线性电源的加持,虽然线性电源除了能提供更大的电压电流以外,也能让声音背景更加的干净,但是有时驱动高敏耳塞确实存在一些过推的问题,这一点需要注意。我们先来说说A10单独的表现。其实我这套运放搭配下的A10本体的声音表现和Partita有些类似,不过中频的加强没有Partita明显,同时低频又比Partita更多一些,在高频部分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是平衡的走向,所以A10是一台偏暖偏厚声底的便携耳放。不过上文也说了,在加强中低频段的时候不改变高频的表现,也说明了这台耳放有一定的调音功底。A10在搭配一些冷声薄声设备的时候能够非常好的改善设备在流行/爵士/小编制曲目上的表现,同时A10的暖声并不代表声音散混,反而经过它的加持,前端播放器的声音在中低频段上加量的同时会更加的凝聚,做到量感与质感的同时提升,我把它作为主力便携耳放也是因为这一点。顺便说一下,我目前主力便携耳放有两台,A10是暖声方向的代表,404是冷声方面的代表,分别搭配不同的前端,也可以根据曲目去搭配。
在线性电源配合下的A10整体提升了一个档次,不论是输出功率还是三频表现都更加的突出,驱动低敏高阻的大耳时,尤其在低频表现上最为明显。如K701是比较难以驱动的耳机,灵敏度太低,阻抗不高不低,在驱动不到位的时候低频很残,但是A10配合线性电源可以将K701的低频打开,第一次听到这个组合的时候吓了我一跳,我以为插上的是Q701,K701能有这样的低频量感和质感实在是没有想到,甚至某些曲目都有些低频过量了,与此同时K701标志性的中频和高频表现确实没有丝毫的妥协。其实在我心里,K701就是个坑货,不知道坑了多少人,这么难驱动的耳机就算驱动好了也并不能秒天秒地,也仅仅是驱动好之后的声音在同价位里面性价比较高而已。但是A10加上线性电源能把它伺候的不错已经然我感到惊奇了,毕竟有太多的说法关于K701如何需要高价前端的问题。顺便提一句,HD600在A10线电组合上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原因是这个组合给HD600提供了不错的低频下潜和量感,让它在耳朵附近产生了一定的混响,类似于大型音乐厅的那种感觉,是否就是大家所说的厅堂感就不得而知了。而驱动HD600的同胞兄弟HD650的表现就有点过于浑厚,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顺便列出比较适合A10套装的耳机:RS1E(让它更加歌德),K701(中低频提升),TH900(中频提升),Z1R(提供不错的推力同时不改变它的声音特点)
总的来说,建议A10的用户搭配线性电源使用,会让它的定位进一步提高,同时更换运放也是一种不错的调味方法,调整得当的话足够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曲目,也不失为一种玩法。A10的这套组合在这次评测的便携耳放中,驱动低敏高阻大耳的表现是名列前茅的,如果这方面需求的烧油可以考虑这个组合,不过整套下来接近5000元的价格也是需要仔细考虑一下的。
Masskobo 404
404作为一台便携耳放,接近10000元的售价也是有点醉,而且制作者增田老头貌似也不怎么给还价的余地,所以退出至今价格依然坚挺。404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针对AK系列播放器的2.5mm平衡接口版本,一个是针对Sony系列播放器接口的版本,不过绝大部分人都选着了2.5mm平衡接口版本。其实404有一个弟弟版本叫做395,只有单端输入和输出,不过如果不需要平衡输出的朋友买395已经足够了,价格大约便宜接近4000元。
从全家福那张俯瞰图来看,404体积最大,已经达到某些小台机的水平,但是有意思的是它自带一个6节5号电池的电池仓,日常使用需要6节1.5V的碱性电池或1.2v的充电电池,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可以适应不同的电池组合,比如其实你放4节电池也是可以出声的,你放3节3v高压电池也是完美匹配的,哪怕你不用电池,404有一个安卓口,直接用5V的USB供电也是可以用的,每一种电压组合和供电方式,出来的声音都是不同的,所以在供电方面简直可以玩半年。404的接口非常丰富:两个输入口分别是:一个3.5mm输入和2.5mm平衡输入,三个输出口分别是:一个3.5mm耳机孔,一个2.5mm平衡耳机孔,一个大4芯平衡孔,基本这就是为平衡耳塞和大耳准备的啊。还是那句话,不玩平衡就395,玩平衡才会用到404。
404的普遍版本是针对AK系列播放器的版本,2.5mm平衡输入是最大的特点,这次测试也使用AK380的2.5平衡接口LINE OUT到404,不过有意思的是,增田老先生推荐的对录线是一条2.5mm平衡对录线和一条3.5对录线绑在一起的,连接AK380与404的时候推荐将两条线都接上,据说这样可以减少底噪,原理估计是3.5mm那条线就成了地线了。实际使用上,虽然两条线都接上,404也有3.5mm输入,但是AK380是优先2.5mm平衡口的,只要2.5mm口被插入就不会输出信号到3.5mm口,所以虽然同时插着两条线并不能在404上面随时切换平衡/非平衡模式。
说了那么多废话,现在说说声音吧。先来一句大实话:404是一台素质很高的冷声设备。首先在这次6台便携耳放中它最冷,冷的原因据我自己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本身的声底就是偏冷,是冷静的那种冷不是冷漠的那种冷;二是因为它素质较高,基本上前端所有的信息量在它的环节都不会丢失,所以这种信息量的传递需求逼着它不能有过暖的表现。虽然它的输出功率并不大,可以参见下表。
非平衡输出45mw,平衡输出165mw,在这次评测的器材里面算是比较低了,但是普遍评价它的平衡口驱动某些难驱动的耳机如HE1000,LCD3有奇效,甚至有人拿它驱动ABYSS 1266。这几个耳机我都尝试过用404的平衡口来驱动,也理解了其他用家的意思。其实说404可以完全推开这几个平板大耳是完全扯淡的,由其是这几个都是平板里面很难推的类型,可是在实际使用中,404驱动这几幅大耳竟然有非常动听的表现。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一是因为信息量的保持和它本身声底偏冷的原因,LCD3和HE1000在普通设备下是偏厚一点,为了一耳朵抓耳也容易偏暖,在404这样的大信息量传递同时声底较冷的耳放上,LCD3和HE1000瞬间变得活泼凌厉了起来,加上平衡输出的分离度和动态都不错,最终在听感上产生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抓耳的感觉,而1266这幅耳机又是一个各方面都很霸道的耳机,不信你用播放器直推也能感受到这个耳机的恐怖的解析和不错的低频。所以其实很简单,直接去用同门大哥394去对比,就知道实际上404与传统台机的还是有一定差距,不过因为它各方面水准很高,从听感上弥补了输出功率上的不足,也算是剑走偏锋的一种。
话说回来,驱动耳塞和一般的大耳还是非常厉害的,在前端解析足够,Line out给力的情况下,大部分耳机在404上的第一感觉就是细节爆棚,同时声音紧致,低频不散,整体偏冷却又不那么严肃。如果非要形容一下,404就是一只小豹子,力量不如熊和狮子老虎,外形不如鳄鱼唬人,打起架来也绝对不会和你刚正面,平时也异常低调,但是绝对是趁你一不小心就一击必杀的冷血杀手。不知道这样形容是否能让大家能理解404的特点。
总的来说,404是一台比较均衡使用的便携耳放,均衡体现在各频段的表现上,实用体现在它用并不怎么大的输出功率造就了与别家不同却又很不错的听感。不过考虑到它的售价,想要入手的烧友还是建议耳朵收货,先试听再下手也不迟。
ifi iCan Se的部分在家里电脑,回去了才能发出来,先把最后这篇做完,下面的部分就列出各家便携耳放的特点总结,供懒人观看:
杂食性价比第一:Aune B1流行性价比第一:Niu Niu Audio Partita古典性价比第一:灵音MG2输出功率最强:Ifi iCan Se杂食最强:Aroma A10+线性电源+更换运放流行最强:Niu Niu Audio Partita古典最强:Masskobo 404/Ifi iCan Se
前端搭配建议:金菊花:Aroma A10+线性电源+更换运放,Niu Niu Audio PartitaLP5金:百搭AK380:Masskobo 404,灵音MG2凯音i5:Aune B1,灵音MG2乐彼L3/L3P:Niu Niu Audio Partita,Masskobo 404山灵M5:灵音MG2,Masskobo 404Sony ZX100/1/2:Aune B1,Niu Niu Audio Partita
对录线材建议:百搭:铜银混编或者铜镀银流行:单晶铜或者铜镀金(有些地方叫做金铜合金),武藤金银箔有奇效素质流:单晶银绝对不推荐:晶彩reference以下所有产品,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都买了=。=!坑。。。
插头选择:百搭且稳定:纽崔克/欧亚德2.5mm平衡:中村(缺点太贵)
404电池选择:动态:金霸王5号充电电池细腻:松下爱老婆5号充电电池持久续航:X宝5号锂电池(安卓充电口)性价比:质量好点的充电宝USB供电
作者:耳机大家坛
这个看起来不错哦,感谢楼主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