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妞给爷笑笑 发表于 2017-4-13 13:03

向市场妥协,小牛电动出了一台便宜的“买菜车”

本帖最后由 小妞给爷笑笑 于 2017-4-13 13:08 编辑


牛电科技是一家做电动摩托、电动自行车的创业公司,2015 和 2016 年发布了两款电动车 N1 系列和 M1 系列,主打的是智能和设计。
小牛今天在今日美术馆开了场发布会,发布了新车 U1 系列。

简单的说,这是一款比小牛过往产品都便宜的车。
U1 分为动力版、都市版、青春版三个版本,以电池大小和续航里程区分,分别售价为 3899、3499 和 2999 元。按照牛电科技的介绍,U1 主打的是实用,但实际上,从 U1 上能看出,过去售价最高达 6899 元的电动车恐怕太贵了,小牛在向电动车市场的普遍消费水平妥协。
小牛电动车 U1老产品 M1
从外形上就能看出来,U1 一定是一台便宜电动车,和 M1 对比尤其显得廉价:钢制的车架外露,带油漆涂装的部分明显减少,而且还带脚蹬。和 M1 和 N1 相比,U1 基本谈不上太多设计,总体更像自行车而不是摩托车。从功能上看,M1 和 N1 上主打的智能功能一个没少,比如智能找车、定速巡航、刹车动力回收等等,某些功能还得到了加强,比如 GPS 信号因为换了芯片而更好;但同时,锂电池容量明显减少,U1 两款产品续航只有 40 到 60 公里,相比 M1 50/80/100 公里的续航明显变短。
为了便宜,U1 必须在一辆电动车最贵的部件上下手:电池小一些,车轮摆臂从铝合金换成钢制,轮毂电机从 BOSCH 换成“小牛”牌电机。而诸如 GPS 找车这样的智能功能理论上可以在所有车上共用零件,保留它们不花太多成本。
U1 仪表盘座桶和电池
在骑行过程中也能感受到 U1 的成本缩减在了什么地方:LED 大灯看起来和 M1 和 N1 一样都有两个透镜,但实际上只有近光,没有切换到远光功能;钢制车轮摆臂没有铝合金的灵活,在过减速带的时候上坎更硬,下坎更颠;电池容量比较小,实际续航大概在 50 公里上下。
另外,为了兼顾上牌,U1 可以安装脚蹬,但负面效果是,骑行过程里这个和自行车一样的牙盘会发出很大的噪音,就像骑一台自行车溜下大坡。与小牛 U1 同价位的车有雅迪朗动系列、绿源 U 系列等等,总结一下就是,U1 比同类型差不多性能的电动车设计功能上有优势,但是贵 1000 块上下。和小牛的老产品相比,它看起来和用起来都很家常。
一键启动货架可以安装配件
小牛的新策略可以这么理解:过去产品太贵,卖的不够多。
在发布会上,牛电科技 COO 李彦宣布,小牛累积卖出了 22 万台电动车。同时,副总裁张一博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发布了一年的 M1,销量大约是 8 万台。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两轮电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 3000 万台,市场占有率领先的雅迪年销量有 330 万台,相比之下,小牛只有零头。另外,去年 8 月小牛曾宣布会进入欧洲市场,而且会把在国内卖 6000 块的 N1S 卖到 2699 欧元。小牛今天在发布会上公开数据,半年时间小牛在欧洲八个国家卖了 3000 台。
按这些数字计算,卖电动车给小牛带来了最少 10 亿、最多 15 亿人民币的营收。雅迪卖了 330 万台车,营收 66 亿人民币,相比之下,小牛的单车平均价格是雅迪的 3 倍。但是同时,小牛还没有实现盈利。于是有了更便宜、希望卖得更多的 U1。
牛电科技是 2015 年创办的电动车品牌,当时正是出行领域硬件创业公司最多的时间。
除了小牛之外,这名单上不少出行产品已经转型或死亡了。
无论是助力自行车、智能自行车还是两轮电动,市场上的新创业者似乎都在做这么一件事:做设计、功能有创新的产品,提高性价比,尽管价格更高一点,也能吸引在出行领域想要“消费升级”的用户。
在小牛之后,包括爱玛、绿源、新日、雅迪都推出了类似主打智能功能和设计的产品,产品网站的宣传也改成了“高性能 BOSCH 电机”、“液晶仪表盘”类似的宣传,电动车正在变得越来越像科技产品。最夸张的是雅迪,这家中国电动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公司推出的 Z3 主打高性能,售价超过 8000 元。

但这样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并没有持续。
去年 9 月,牛电科技 COO 李彦对表示,2016 年的销量目标是 30 万到 40 万台,现在看来,这个数字的大部分都需要 U1 来完成。

作者:好奇心日报,感谢分享

口水猫 发表于 2017-4-13 13:05

期待楼主的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向市场妥协,小牛电动出了一台便宜的“买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