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妞给爷笑笑 发表于 2017-4-9 14:55

从桂象彤xpro转换器看usb接口20年变迁

本帖最后由 小妞给爷笑笑 于 2017-4-9 15:10 编辑

在现在手机等行业,type-c越来越受欢迎,凭借着其传输数据快等一众优点一举将传统的micro USB接口排挤出去,但是我个人在使用TYPE-C接口的手机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使用type-c接口的设备和线材相对来说普及程度较低,导致使用时的各种不方便;也是这个原因,对type-c转换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桂象彤这个做储存产品起家的厂商做出了xpro这款转换器。一、产品简评桂象彤这款usb type-c转接头共有三种款式,这次收到的测试产品应该属于定位较低的标准版,其余两款则加入了sd卡槽,而macbook用户呼声较高的网口则因为成本原因在这款产品中被放弃了。这款产品被定义成一款高性价比的macbook配件,以极低的价格实现了同类配件中少见的高品质和高标准。同时不仅在macbook设备上有着较好的体验,在windows设备和安卓设备也保证了免驱直连。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笔者使用的是具有TYPE-C接口的小米mix,这款转接头的出现使得手机变得好玩了许多,能够读取普通U盘数据,也能够用来连接有线手柄等。二、外观在机身外观方面,桂象彤这款转换器一头的type-c接口用来连接配备type-c电脑和手机;另一头则扩展出的3种接口:Type c gen2标准接口、4kHDMI接口和两个USB3.0接口。转化器并未采用常见的公母口或是焊接的设计,尾部采用对插设计,减少了30%的数据损耗,且更加安全牢靠。15cm的线长放在桌面上显得极为整洁,CNC拉丝工艺的外壳不仅手感外观俱佳,且能够提供更强的散热效果。整体外观在同类产品中算得上是第一梯队,但细节做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三、实际体验1.USB目前配备TYPE-C接口的电脑并不多,生活中出现的更多的则是出现在手机上手机上,所以群里的剑一泓大叔收到了才会认为这款转换器的试用范围较窄。在体验过程中,将2.51GB的视频数据由手机传输到电脑中,用时130秒,手机连接U盘读取速度并不快,速度大约为19mb/s,经过查阅资料发现自己所用的手机采用的也仅仅是usb2.0的标准,进一步的查找发现usb3.0并不受手机待见,原因是usb3.0设备产生的较高的数据时钟频率的干扰噪音与4G信号波段相近,导致手机的4G信号丢失。而目前仅有的一款配备usb3.0的4g手机竟然是15年上市的zuk z1,具体实现的方式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感慨美帝良心联想技术实力之雄厚。手机由于标准问题败下阵来,只好借来舍友的U盘和移动硬盘,其中U盘为USB2.0接口,移动硬盘为USB3.0接口。以下为两者传输速率对比。差距之大实在不好说什么了2.HDMI根据桂象彤官网提供的数据,xpro的hdmi接口支持以下分辨率:1080p @ 50Hz、60Hz、1080p @ 24hz 1080p @ 1080i @ 50Hz、1080i @ 60Hz 720p @ 50Hz、720p @ 60Hz / 720p @ 50Hz、720p @ 60Hz 576i @ 50Hz、576p @ 50Hz、480i @ 50Hz、480p @ 60Hz,京东众筹页面显示支持4K分辨率,没有查到合适的资料不敢下什么定论。清明回家插到显示器试了下,与线缆直连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差距。3.Type-cxpro转换器附带了一个支持了usb3.1 gen2标准的type-c接口,不仅在传输速率上是3.0接口的两倍,作为苹果用户和部分windows超级本用户的福利,全新的PD2.0协议提供了高达100W的供电功率的同时支持双向充电,为显示器直连笔记本的同时为其供电等类似的高逼格玩法提供了可能。四.Usb接口的变迁到这里想强行调转笔头升华一下,1996年USB.1.0接标准面世,2000年USB2.0标准发布,2008年底USB3.0(现已更名USB 3.1 gen 1)公布,2013年USB3.1标准诞生。二十余年以来,USB作为一种I/O接口的技术规范,广泛应用于PC和移动电子设备之中,所以在文末想简单聊一下USB接口不平凡的演化史。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其外部设备的发展,人们急需一种适用性广、传输速度快的接口这也就促成了1994年USB-IF(USB开发者论坛)的成立和USB接口的诞生。USB1.0 艰难起步1996年1月,USB 1.0终于发布,支持1.5Mb/s和12Mb/s两种传输速率,但由于延迟和供电问题并未获得普及。直到USB 1.1标准在1998年8月发布,着力改进了此前USB HUB方面的问题,且得到了苹果和英特尔两家的大力支持,为其日后的普及铺平了道路。USB2.0 全面普及随着设备对传输速率需求的提高,USB 1.1的 12Mb/s的带宽越发捉襟见肘,为了解决传输速率和多设备使用瓶颈效应的USB 2.0应运而生。USB 2.0标准于2000年发布, 40倍于USB1.0的高速传输使理论带宽达到480Mb/s,同时也向下兼容USB1.1标准。接口的演化不只是速率的变化,OTG功能(改变原有的主从式架构,让主从设备可以互换的补充标准,手机上之所以可以使用xpro转换器也是多亏了这一标准)以及为了移动设备加入了 Mini A、Mini B、 Micro USB标准,而类似于苹果的lighting接口则属于非标准USB接口。从此,USB设备开启了全面普及之路。USB 3.0:速度大爆发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高清播放时代的来临, USB 2.0 Hi-Speed 480Mb/s的传输速度逐渐也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2008年,USB 3.0标准诞生。新标准带来了高达5Gb/s的理论带宽达到原有USB 2.0的十倍以上的同时也向下兼容USB 2.0和1.1标准。当然还有这样一个上文提到的小问题,USB 3.0接口在使用时,有可能会对附近使用2.4GHz频段的无线和蓝牙设备造成干扰,从而引起设备信号衰减甚至是失去响应,一般的解决方案是使用HUB延长线或是将无线设备接入到离USB 3.0接口较远的接口处,而大联想的zuk z1用了某种神奇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USB 3.1与Type-C:接口大一统时代?最后我们来谈谈最新的USB 3.1标准。USB 3.1标准于2013年7月发布,最大理论带宽相比3.0时翻了一番,达到10Gb/s,换算之后带宽同样超过了1.2GB/s,这也意味着使用中USB 3.1的极限传输速率有望突破每秒1GB。USB 3.1标准可以实现充电、传输数据(连接各种外设)、HDMI、VGA、Mini DisplayPort视频输出的功能。也就是说,配备1个小小的USB-C接口也就可以同时实现以上五个接口的全部功能,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针对USB 3.0的干扰问题,USB 3.1的Type-A接口处加入了金属屏蔽罩和更多的接地弹片,有效降低了对附近其他设备的干扰。虽然USB 3.1同样带来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增强拓展性,并修复了此前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但人们谈论更多的都是随USB 3.1引入的全新Type-C接口。与苹果的Lightning接口相似,不分正反均可插入,免去了辨别方向的麻烦。而在尺寸上,8比标准的Type-A也小了很多,仅比目前常用的USB 2.0 Micro B稍大,适合应用在各种移动设备上。USB 3.1的依照速度分为Gen1和Gen2两个版本,Type-C接口也不一定是最大10Gb/s的版本,也可能只有5Gb/s的理论带宽,苹果的New MacBook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USB Type-C同样支持USB Power Delivery规格,最高可以连接5A/20V的设备,提供高达100W的供电能力,而最新的MacBook电源适配器最高功率也仅为87W,小于最大的100W数值。同时,新的USB 3.1规范还支持双向供电,主从设备可以相互供电,让多个设备仅需一个电源适配器就可以正常使用。正因为此,让USB 3.1取代电源充电接口成为了事实。(在发稿之前,刚好看到zealer发布的《全球最大 21:9 超宽屏显示器 LG 38UC99 开箱体验》,列举了type-c接口在实际体验中的部分有趣的玩法,欢迎大家去看看http://www.zealer.com/post/927.html)除了功能更加强大、使用更加便利之外,Type-C接口还被赋予了凭借新的接口形式实现各种接口大一统的重任。它小巧易用,具备强大的供电能力,还具备扩展更多其他功能的潜力,这些都不得不令人联想到,未来的各种电子设备,只需要配备同样一种接口,即可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甚至USB-IF的成员Intel将雷电3物理接口由以往的mini DP改用为USB Type C,也进一步巩固了USB Type C统一PC、移动设备等接口的夙愿。(雷电3接口定位较高,不仅实现了USB type-c接口绝大部分功能,最高速率更是达到了40Gb/s,值得注意的是雷电3支持USB 3.1,但USB 3.1并不一定支持雷电3)。五、总结刚刚收到这款产品时,本想着就是个普通的小配件,可写的东西不多,按照传统的套路,外观、体验、优缺点一一列出,了事即可。但是随着进一步的查阅资料,同桂象彤客服的沟通,以及个人的体验,渐渐对USB这一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接口产生兴趣,为其长达20年或坎坷或顺利的发展历程而感慨,为出现严重问题时的解决办法拍案叫绝,为USB3.1标准和type-c接口被赋予的重任而满心期待。转换器的出现不止代表着接口拓展性的提升,更是因为接口标准的快速发展让人们不得不去因此适应它,而type-c正是这样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第一次听到type-c的名字是小米在印度发布的小米4i,只是单纯的认为可以像苹果一样不用担心插反了,后来对2.0和3.0的区别稍有认知,却也只是以为速度上稍有差距,从未想过去详细了解这样一个在我们生活中在常见不过的接口。每一次体验的过程、每一次评测的过程,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它们可能早已为我们所熟悉,却缺乏对其基本的了解,而更多的则是我们完全不增接触过的东西,所以这次要感谢梧桐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这次体验也有些许遗憾,由于手头设备不太全面,有的测试的想法没能够成形,因为没有经验安装闹出了乌龙,太多的专业的内容由于过于繁杂艰涩,难以理解也不好表达没有放入文章当中,甚至查阅资料是还以为转换器海报虚假宣传,结果意识到完全是自己小字没看清。。。总的来说,xpro这款转换器以实惠的价格,合理的设计,优秀的手感和极高的接口标准,可以完美的替代当初苹果的一款售价588元的类似接口布局的转换器,这是一款在同类产品中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当然在细节做工、包装设计依然还有这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次由于成本问题缺失的网口也希望可以在下代产品中可以加入。
作者:大橙子聊科技

wuli小茶 发表于 2017-4-9 15:13

很不错哦感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桂象彤xpro转换器看usb接口20年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