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双模的魅力——试玩全新XBOX无线手柄
本帖最后由 jhddxb 于 2017-4-8 13:27 编辑这几年来一切都开始朝着简单的”无线化“来进行着发展,自然游戏用的手柄也不例外。在各种主机上的手柄早就可以和主机没有任何物理连接,一切依靠电波来进行交互。最新一代的PS4与XBOX ONE S更是能利用手柄做到实时触控反馈等高端操作。
而在PC游戏上,要做到这个则是十分困难,顽强的USB线缆与难以解决的冲突、干扰、延迟问题让无线手柄迟迟不能得到发展的空间。而做出这个破冰行为的,明显还是微软。从研发出Windows系统专用的无线适配器解决了连接问题,再到手柄内置蓝牙,能够直接适配Windows 10系统,微软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这还是一个低延迟、低耗电的解决方案。
外观:细节质感十分棒 简约接口功力强 直到前两个月,朋友们中间都还有着“XBOX 360手柄手感最好最舒服”的说法,并且作为“十年诚信老宅”的友人也的确把一只我看上去十分破旧的手柄当宝一般呵护,扎实的握持感与良好自然的按键手感的确相当舒服。 而在上手最新版本XBOX手柄的时候,小编能感觉到那种“憨厚足料”的手感是完全回归了。不过手柄整体的模具、结构与大的材质却是与前代相比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那些细节上的改变也是同时拥有前后两代手边的小编才能够察觉到,贴近玩家与的细节变化着呢。 包装风格从绿白升级到了白色,黑色的手柄本体显示着内部的内容物。在这个只拥有线材与控制器的基本版本之中,内部也只有一只手柄与一条9英寸长的连接线而已。
在电池部分,无论是购买可以持续充电的XBOX控制器专用电池,还是选择使用两节5号电池都是可行的方案。如果使用充电电池的话,在连接数据线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充电(套装之内没有自带线材,普通的Micro-USB线就可以了) 在细节部分对比老一代的手柄的话,改变主要有看得见的两个特点与看不见摸得着的两个特点:看得见的特点包括取消了XBOX键旁边的亮面反光区域,整体手柄采用了一体式类肤质磨砂质感的材质制造,少了一些科技感,多了一些整体性与可靠性。 在背面双手手掌握持的部分增加了大量细小的颗粒来增加摩擦力,使得整体的握持感也更加舒适趁手。就因为这一点细节改进,整体的舒服程度要提升上至少两个档次。
手感:键程更加轻柔化 一切都变的柔软舒服 而在看不见的提升之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整个手柄所有按键都进行了更加“柔软”的手感统一化。之前手柄比较硬朗的十字键与L2、R2键位区域减少了触发键程与压力克数,整体的手感自然也“软化”了不少。在保证不会产生误触的情况下释放了指尖的压力,从而提升了长时间玩耍的握持感。 另一个提升便是整体重量重心上的调整。比起上一代电池重量比重比较大的“头重脚轻”感来说,全新的手柄则更加平衡扎实。那种拿在手心里的实在感和变软的按键形成对比,更加像是回到了最初XBOX 360那个手柄手感的时代。
功能:连接器很好 蓝牙也很好 在手柄正下方,XBOX手柄一直拥有的扩展接口则是没有缺席的保留了下来,而在上一代中加入的备受好评的原生3.5mm耳机口也得到了保留(在有线与2.4G无线模式、蓝牙模式之中它都能够正常的工作)。再加上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与充电的上置USB接口,全新手柄的控制器系统还是相当明朗的。 至于全新增加的蓝牙连接功能的话,这是给现在普遍带蓝牙模块的原生Windows 10笔记本电脑的超级福利。不需要价格接近200块的无线适配器也可以轻松实在的实现手柄的无线连接,解放接口的同时也更加方便快捷,与朋友一起游戏的体验也更接近现在的次时代主机了。 具体操作的话,只需要在Windows 10右下角的快捷通知模块中点击打开蓝牙,然后点击手柄上的XBOX按键打开电源,再点一下上方的无线配对键开始适配最后在设置里选中相应的蓝牙手柄设备就可以啦。——就复杂程度而言,使用手机连接一个不带NFC功能的蓝牙耳机或许还更麻烦些嘞。
▲控制器连接的话,肯定还是要更加简单稳定的。而且一旦做到一对一搭配之后,下次就可以免去连接步骤即插即用了 至于大家最担心的蓝牙连接延迟问题嘛。作为一个一直使用无线适配器玩游戏(黑暗之魂3)的小玩家来说,蓝牙与适配器的延迟差别小编是感受不到的。即便是对操作的反应与精密度需求及其高的ARPG或者FPS游戏之中,手柄的灵敏度也是即点即反应,完全没有出现延迟或者信号不好而出现的卡顿之类的问题。
总结 也许小编对于双模这种设计的态度与许多人都不同。毕竟能够多一种连接方式就多了不少全新的使用场景——比如笔记本USB口不够的时候,又比如说想要两个人同机器玩儿的时候。毕竟,游戏就是用来玩个开心的,而技术永远是用来实现这个“玩的开心”的目标的不是么?
如果你现在是智能电视用户,对于电视或盒子内置资源的匮乏感到烦恼。小编推荐你立刻下载当贝市场安装影视快搜等电视软件来扩展资源,超多好玩好看的电视节目,根本嗨到停不下来!
『本文摘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aolu13}{xiaolu13}这个不错 感谢楼主的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