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 Yoga Book 评测(Windows 版)
分钟前笔记本界大多数的时候都变化不大,就是重量一年比一年轻、速度一年比一年快、接口一年比一年少而已。很难得才会碰到一次颠覆性的试验产品,像是开启“二合一”风潮的华硕 Transformer 系列,前后两个屏幕的 Taichi、或是第一代的 Yoga 笔记本。虽说不是所有的尝试最终都能开创新局面,但有厂商愿意做尝试,总是令人兴奋的事。联想的 Yoga 系列其实是相当成功的,除了新品一直推出之外,也有将概念借给 Thinkpad 产品线使用。这次评测的 Yoga Book 也是相同概念的延续,但除了是一台“小号”的二合一平板之外,Yoga Book 也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之处,可以从中一窥联想再颠覆市场的野心。究竟 Yoga Book 与众不同在何处?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外观Yoga Book 与系出同门的 Yoga 900 在外观上有诸多的共通点,特别是它那个醒目的铰链转轴,想认不出来都不行。因为厚度不同,Yoga Book 的转轴是三条横杆子,而非四条,也不像大笔记本那边有用像金属表带一样叠扣的设计,而是留着三条全长的直条,中间还可以看到数据线的所在位置呢。正面和背面用的是雾面金属质感的上盖和背盖,在黑色的机身上手油油地抹过去会有点明显,想来金色和银色的版本应该比较不会有这个问题。可惜我们借来的 Windows 版本只有黑色的,金色和银色只有 Android 版才有。但真正让人惊讶的,是它无与伦比的薄度 -- Yoga Book 合上时厚仅 9.6mm,而打开时则是屏幕一侧 4mm、主机不到 6mm。这放在 Android 平板上都已经不容易,更不要说 Windows 了。为了轻薄 Yoga Book 难免要有所牺牲,包括触控式的键盘和 Atom 处理器。值不值得呢?这就要之后再来讨论了。在左侧 Yoga Book 有唯一一个 Micro-USB 埠,兼任连接周边和充电的工作。正常来说我们应该要抱怨一下只有一个 USB,而且还不是标准规格有多麻烦、难用,但近来轻薄笔记本只配备一个 USB 埠的情况并不罕见,说真的好像也见怪不怪了?往好处想,它好歹不是 USB-C,所以不仅充电线好找,而且坊间也有不少以手机为设计对象,一头是 USB-A、另一头是 Micro-USB 的随身碟,多少减轻了一点使用上的不便。在 Micro-USB 右边看起来像 SIM 卡槽的,其实是 microSD 卡槽,可以放入最高 128GB 的 microSD 卡扩展容量。可惜这样的设计抽换相当不便(还要用针戳),所以无法当作读卡机来使用。再向右是一个小的 micro HDMI,及一排细小的喇叭孔。转到右侧,除了耳机插孔外,就只有音量(长的那条)和电源开关(短的那条)而已,没有其他接口。其余就只有在前沿(打开成笔记本后会在上盖上沿)有两个小小的 mic 孔值得一提了。打开到内侧,第一眼见到的就是它超平滑的键盘面,这部份后面会有更详细的说明。另一边的屏幕面则是在厚厚边框里的 10.1 寸面板,分辨率为 1,920 x 1,200。在这样的尺寸下,已经是非常好的细致度,看不到任何颗粒,同时可视角也还不错。厚边框在有意被当作平板来使用的机器中是好事而非坏事,增加握持时防误触的空间,但有些可惜地 Yoga Book 的屏幕并没有做任何抗反光处理,所以身后的一切都照得清清楚楚啰。屏幕上方是一个 2MP 的小 Webcam,而 8MP 的主相机做在键盘面的右上角 -- 当翻成平板来使用时,会变成键盘面向后/向外,所以这个位置是有它的合理性,只是就必须要翻成平板才能用就是了。Gallery: Lenovo Yoga Book | 26 Photos[*]
[*]
[*]
[*]
+22
第一种使用模式:Halo 键盘接下来就要来谈 Yoga Book 设计的三种使用模式,与各自的优劣了。第一种使用情境是当作普通的笔记型电脑来使用,开启下方的触控键盘。这时按键和触控板的边框会亮起,并且每按到一个按键时,会轻微震动做触觉回馈。我们拿到的这台测试机不知道是哪国的键盘,不过按键倒是和正常一样就是(Shift+2 是 @)。这键盘的使用体验,大约介于正常键盘与屏幕上的虚拟触控键盘之间,主要是因为按键和按键间完全没有任何实体的分隔,所以小编自始自终都无法准确地抓到盲打的位置,只能盯着键盘用“二指神功”来敲。从一方面来说,这样至少不像触控式的虚拟键盘,会占去半个屏幕的空间,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习惯盯着屏幕盲打的朋友恐怕要习惯过来就不容易了。相对来说,下方的触控板就比较可惜了。一方面是它的面积偏小,二方面是触控面的表面阻力大,三方面是它的左右键不仅小颗,而且在触控板左右侧奇怪的位置,种种因素让它的触控板效果不彰,常常会让人想直接伸手上去点屏幕算了。整体来说,只是偶尔输入一点什么文字的话,Halo 键盘应当可以胜任愉快,但如果是死线已经逼近,还有大半的报告还没有掰出来的话,恐怕还是正规的键盘比较合适啰。第二种使用模式:绘图板这就是 Yoga Book 天才的地方了。按下上方的一颗切换键,整个键盘就会关闭,变成一整片内建 Wacom EMR Pen 技术的手写/绘图板。它提供 2,048 阶的压感,以及一个相当舒服的书写表面(所以用手指才会觉得阻力大吧),再加上它的设计是和屏幕 1:1 对应的,所以你在绘图版上画多长的线,屏幕上的线就有多长。配合触控屏幕的话,甚至可以把机器躺平在桌上后,转成直向的,一只手画画,另一只手点选工具,或放大缩小,确实是个非常有趣的用法。不过概念上虽然没有问题,但 Yoga Book 的实作方式却有留下一些遗憾之处。首先,它轻巧的尺寸限制了画布的大小,让它比较适合小张的作品;其次,它的 Atom x5-Z8550 处理器虽然一般操作不至于说不够力,但像在 Artrage 里进行画布的缩放,或是在 Photoshop 里加滤镜,都能感受到明显的迟顿。我想如果 Yoga Book 的绘图板功能能获得大众青睐的话,联想应该会有兴趣出一台类似设计,但采用更强力的处理器和 13 寸以上体型的机种,但以 Yoga Book 当前的配置来说,并无法发挥这种设计的最大效益啊!第三种使用模式:笔记备份最后,是绘图板的延伸使用情境,将 Yoga Book 做为笔记备份来使用。简单来说,触控笔可以轻松地将头部替换成原子笔头,然后只要垫一张纸在绘图板上方,就可以边做笔记,边“复制”一份笔迹到 OneNote 之类的笔记软件里,适合喜欢真正的纸笔触感的人。就概念上来说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大部份看到的朋友都问“为什么不拍照存档就好了?”好像在 OCR 已经很方便、准确的现代,这个功能的实用性大为降低了啊!结语综合来说,Yoga Book 是个很有想法,但用途有些受限的机器。做为笔记本,它无比地轻薄、也有亮眼的电力表现(省着点用可以轻松超过 10hr),但处理器虽然可以轻松应付简单的文书和上线工作,但复杂点的影音处理就不是它的强项,游戏什么的就更不用想了。做为“带着走的绘图板”,它的绘图板面积略为偏小了一点,同时偏弱的 CPU 依然是个罩门。但另一方面,如果联想选择加强 CPU 和机器尺寸的话,那可携性势必会受到影响,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啊!以 Atom X5-8550 处理器配上 4GB RAM、64GB 存储空间、和 10.1 寸屏幕来说,Yoga Book NT$19,990 / HK$5,499 的定价要较许多规格相仿的“新一代 NetBook”竞品要贵上一大截,即使台湾持续在推出 NT$14,990 的特价,也只是拉近了一些而已。然而,Yoga Book 对于特定使用者 -- 要求极轻巧的 Windows 机种、或是对随身带着绘图板感兴趣 -- 来说,却是个非常值得纳入考量的机器。
评测写的很不错,感谢楼主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