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RE H1707三单元头戴式耳机评测
2016年的1more,作为中国的本土品牌,可谓给烧友们带来了诸多惊喜,不光是拥有周杰伦、格莱美大师Luca Bignardi的倾情加盟,且其产品本身不论是在普通消费级领域或发烧友群体中,都取得了不俗的口碑。本次体验的这款H1707三单元头戴式耳机,作为主打产品之一,给作为发烧友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次产品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就是担任了首席创意官的周杰伦小公举哦!包装相当厚重大气,尤其是红色的烫印LOGO,左下角的Hi-Res小金标也代表了这是一款音质不俗的产品。
包装采用侧面金属磁吸的方式固定,这块铭牌做工相当精致,刻有“1more design”字样,品质感十足。
打开包装后,除了一个黑色的抗压收纳包外,内壁的部分也没有让它空着,印有该款耳机的设计草图以及Luca大师的签名,逼格进一步提升,开箱的过程可以说是步步都有惊喜,各种精雕细琢的痕迹。
内部的凹槽放置了一个类信封的包装,里面是说明书、保修卡与一个1more熊的贴纸。
作为一款头戴式包耳设计的耳机,H1707提供了相当高的折叠便携性(如图),如果你嫌收纳盒太大的话,内部依然有一个软质收纳袋,触感细腻,可节省收纳空间。
线材可拔插设计,双边出线,附赠3.5-6.35转接头。线材外观采用云锦纹编织线,可以说看上去相当地“HIFI”。左右既有红白的颜色区分,又分别标注了LR位置,无焊点的直通式设计,可以有效降低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腔体的外观遵循跑车“轮毂”设计,其实说白了就是车轱辘,黑、金的搭配,沉稳大气,最外层为模仿的车轮钢架,接着一层树脂玻璃隔开内部像风扇一样的漩涡状纹路,中间镶着带金色CD纹路的圆片,整体相当硬朗,看似复杂的多层式设计,每层之间的元素相互呼应,却营造出了一股简约的氛围感。
虽然整体看似硬朗,有一股冷冷的金属风味,但多层式结构设计,其实反倒节约了金属材料,在佩戴上取得了一个平衡,结合巧克力状弹性压块,以及头梁上的蛋白皮头带,即便是我这种头超大的用户也能拥有极为舒适的佩戴感受。
H1707是头戴耳机中较为少见的多单元设计,由陶瓷单元, 航太金属动圈单元,低频反射单元三个单元共同组成。其中陶瓷单元拥有极佳的声学特性,虽然本质发声原理也是动圈单元的一种,但相比其他材料,它拥有超薄、紧凑的特质,带来更快速的瞬态反应,也让这款耳机的极高频达到了40kHz,细节表现更佳。而基础物理特性方面,陶瓷材料拥有更高的强度、阻燃性、扛电磁干扰性,作为耳机的发声单元,可靠性也更具备优势。这款耳机的声音部分由格莱美大师Lucas操刀调教,在外观硬件、声学用料都相当不俗的情况下,声音的软调教,则是考验厂家音乐功底的部分了。32欧,104dB的灵敏度,无麦克风设计,也体现了它是一款面向随身设备的纯影音耳机,声音部分的体验,以PC、手机以及便携HIFI设备为主。
声音给人最直观的印象便是通透、解析力优秀,素质上来说对得起小金标的加持。高频自然通透,结像清晰,信息量充沛,可以说几乎是该价位可听到的最佳的高频表现,陶瓷单元的声音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与中频毫无脱节感。中频比较干净,走清爽路线,但也可以理解为不够醇厚有味,这方面就比较见仁见智了,如果喜欢颗粒质感的人声的话,这里就更推荐同价位的索尼MDR-1A。H1707的人声属于比较中性而平衡的,女声有小甜的感觉,结像适中偏细,传统亚洲系的人声都有上乘的表现。以往的印象中,高频做的高的耳机,在直推的时候容易出现瑕疵,其中松下HD10、AKG的K550,都有这样的毛病,但H1707直推时高频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控制力,没有毛刺感,泛音交代清楚,人声几乎没有齿音。可贵的是,作为封闭式耳机,它的横向声场表现可谓意外,宽广而规整,分离度优秀,对于远处的细节能有序交代。相比高频的出彩,中频的均衡,H1707的低频可能显得中庸了一些,量感对于流行乐的演绎来说刚刚好,较为宽松耐听,下潜足,回弹比较利落,低频解析略有涂抹感。不过这样的三频组合,是调音完成度相当高的表现,对于各种音乐类别来说,或许不能让你惊艳,但也没有明显的短板,不论是音乐欣赏,还是影音娱乐,配合它舒适的佩戴,都是一款能与你“长相厮守”的耳机伴侣。
H1707是16年头戴产品线上,让人有小惊喜的产品,张扬而独特的外观设计,细腻精湛的做工,远远值回票价的声音素质,继续放到当下的2017,都可以说是无惧对手挑战的精品,当然这里作为一名发烧友,很高兴看见有如此出色而上进的国产厂家,希望1more能在声音方面继续发力,让“HIFI”路线的产品,走得更远、更深。最后吐槽一句,为啥这样的主力产品,官方居然没有起一个好记的外号!
这个测评写的真好 学习了 感谢楼主的分享!{xiaolu13}{xiaolu1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