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海思TCL牵头 打破外企封锁 智能电视缺芯的日子将终结
小米2月28日要发布松果芯片的海报传出,引发了很多人对国产芯的热议。虽然该芯片不针对电视,但对中国家电芯片自主化却是极大的利好。反观智能电视市场,由海信、海思和TCL为主,勾勒的电视中国芯新蓝图正慢慢向我们呈现。中国芯的力量芯片自主化引发的热议在华星光电、京东方在世界液晶面板市场上崭露头角,显示出中国力量快速崛起之时,对于缺芯的探讨又多了起来了。缺芯,确实是中国智能电视产业的一大痛,因为单就每年在智能电视方面,交给外资企业的芯片费用就高达数千亿元。在几年前,“缺芯少屏”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过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现在少屏的问题正在解决,特别是可见的未来两年,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可能成为韩系三星和LGD之后最强大的屏厂,更为关键的是,它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再看芯的现状呢?很多不了解的人表现出悲观失望的一面。近日,小米2月28日要发布小米松果芯片的海报流出,因为打着“我心澎湃”,暗示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发布,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并声称要给予行动支持,海报的发布同样勾起了一些人对缺芯被动挨打的回忆。引发热议的小米海报
应该说,对芯片国产化关注的人确实不少。以至于在华为海思在手机领域取得业绩时,真的有很多消费者冲着这点去购买华为,应该说这并不是盲从,而是对国货的支持和热爱。于是,在全球最大的彩电市场,中国彩电品牌因为欠缺自主芯片一事也饱受争议。有恨铁不成钢,指责国内品牌只知道规模论英雄;有骂不思进取的,嘲笑国内企业赚点组装费就安于现状的;有说骄傲自满的,批评彩电产业龙头取得一点成绩就洋洋得意的。总之,中国彩电高速发展的几十年,从CRT到平板,因为上游技术的缺失,国内彩电企业时刻经受着国人的责怪。虽然这种责怪虽然有时显得不通人情甚至无理谩骂之嫌,但里面包含更多的是对中国彩电企业有朝一日能打破外资企业芯片封锁的期待之情。这样的产业环境也刺激着身在其中的国内彩电品牌。海信海思TCL正勾勒中国芯蓝图产业发展需要时间,国内彩电品牌也深知缺芯少屏的弊端,但要追赶要超越,是需要时间。即便是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也不会出现落水见花、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近年来,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多项“强芯”政策引导和国家产业投资基金扶持下,中国自主芯片产业已有了不小的进步,部分企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已占据一席之地。作为主管部门工信部也特别重视国产芯片的自主研发,近年来通过“核高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不断扶持国内芯片企业与彩电企业合作,如海信、海思等,共同开展智能电视芯片的研发,为未来我国彩电行业完善产业生态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智能电视,从芯出发
如果你经常关注中国彩电业的发展就会发现,电视领域情况也并非那么糟糕,更没必要悲观。因为海信、华为海思和TCL正在努力改善缺芯的现状,而且收到的效果比预期好得多。由海信研制中国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自诞生之日起至今,也有十余年的产业化历史。这些年,海信大量平板电视都配用了该芯片,事实证明,海信电视并未因为使用国产化芯片而变得糟糕,反而电视画质处理效果越来越好,并且在画质处理、背光解决方面的技术积累也越来越丰厚。在2017年,海信Hi-View Pro画质引擎芯片更是成为联想2017年年度旗舰电视的供应商。这是2015年年末海信推出的这一画质引擎芯片首次为外品牌所用,这次合作不仅是海信“信芯”首次获得电视整机品牌旗舰机型的直接采购及应用,更是我国自主芯片产业化的历史性突破。海思被认为是近年来中国芯片成长最快的企业。这两年,华为海思与创维的深度合作,也是一个经典案例,随后在液晶电视和OLED电视方面的应用,也是海思开拓智能电视市场的开始。而TCL前两年则通过定增的方式开始涉足芯片领域,参股了芯片厂商Amlogic。而与海信的合作也与去年年底达成,关系也在持续发酵中。有自主研发,有参股,有合作,由海信海思创维和TCL等国内一线彩电厂商率先尝试破局,一盘智能电视芯片自主化的大棋正在悄然展开。
{znds6}{znds6}{znds6}这个不错内容很精彩, 感谢楼主的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