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纯音而生,索尼 Walkman NW-A35HN 播放器深度体验
如果要问我每年最关注哪款数码产品更新换代,那么我的答案就两个,一个是 iPhone,另一个则是 Walkman。这两款知名的产品系列就好像自己的两位老朋友,每年都要换个新面孔见个面,当然今年也不例外,其中的 iPhone 7 估计大家各类文章都看多了,那么今天我则和尾巴们聊一聊索尼推出的 Walkman A 系列新款播放器 — NW-A35。说起 Walkman 里面的 A 系列,我则想在开头聊几句自己对于该系列的一些惋惜,熟悉 Walkman 的尾巴应该都清楚,A 系列在之前的 Walkman 产品线里属于十足的旗舰系列(除了具有纪念意义的 XK),每款 A 系列的新款播放器诞生都被冠以“最强声音”之名,售价自然也是不便宜,32GB 的版本一般都在 2000 元价位。不过那个时候国内的音频播放器还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要么就是体积大的不行的“国砖”,要么就是十分普通的 MP3,当时索尼需要提防的估计也就看看苹果的 iPod 出了什么新款没,所以说 Walkman 的市场地位自然容易站得住脚。
不过随着国内音频厂商的技术与审美不断进步,那些小巧且售价便宜的国产播放器开始崭露头角,Walkman 的市场处境似乎有些危机,A 系列则慢慢从当年的旗舰系列变成了入门系列,售价也逐渐亲民,Walkman 的旗舰担当则交给了 ZX 系列和最新的 WM 系列,售价则是怎么高怎么来。至于中途昙花一现的 F 系列和 Z 系列播放器,个人认为试水成分比较大,为后续机型打伏笔用的,不谈也罢。回看这段发展史,A 系列真的算得上是 Walkman 产品线里的一名悲情人物,但又起着一个中流砥柱的作用,可歌可泣!此次的 A30 系列是和旗舰 WM 系列同时登场,而索尼对这两款机型的态度也是对比鲜明,发布会上着重介绍了 WM 系列,而 A30 系列则被冷落在角落,但实际上 A30 受到的关注一点都不比 WM 系列少,具体体验如何,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
「再一次,A 系列回归到了触摸屏」
索尼 Walkman A 系列上一款带触摸屏的播放器应该是 A860 系列,不过那也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此次的 A30 系列重新回归触摸屏可以说是很多人希望看到的,为什么说触摸屏要比实体键好呢?主要原因还是实体键使用时间长了很容易会发生串键的情况,以前采用实体键的 A 系列播放器很多都有这样的通病,但用触摸屏就不一样了,起码不会有串键的困扰。另外,随着播放器存储空间的越来越多,用户的曲目数量越来越多,用实体键找歌简直是个痛苦的差事,所以说索尼 ZX100 的很大一个缺点就是在这,大容量还用了实体键,体验必然不太好。
此次我收到的是 NW-A35HN 波尔多红款(下文简称 A35),虽说有些怨念为什么寄个这个色给我,但想想有得用也就算了。除了这个波尔多红,还有黑色、朱砂红、柠檬黄和翠绿可以选择,这些颜色其实在目前索尼的消费音频产品上经常可以见到,主打年轻多元化也正是目前索尼消费音频产品的主要宗旨,发烧音频产品则大部分都以黑色为主要基调,要低调内敛嘛。此外,索尼还有一个型号为 NW-A35 的播放器,和我手上这台比就少个降噪耳塞,但售价却便宜了 400 块,性价比更高,如果不是有特殊需求建议购入这个型号。
整体机身的设计方面,A35 的造型十分小巧方正,握持在手上也更显和谐,和前辈 A25 那长长的机身相比,A35 明显要更讨喜一些,机身正面被 3.1 英寸触摸屏所覆盖,看上去十分简约。尺寸上,官方提供的数据约为 54.8mm x 97.3mm x 10.7mm(长 x 高 x 宽),重量则约为 98g,比 A25 重了差不多 32g,上手还是能很明显感受得到的,至于关于为什么 A35 的机身厚了、重了,这点我们下面再谈。
功能按键和接口部分依旧遵循着 Walkman 的设计思路,在机身右侧分布着的众多功能键看上去有些密密麻麻,握持时稍稍有些影响手感,没有那种圆润的一体感,不过在操作时还是十分简单直接,适合放在口袋时的盲操作,只是这个按键做工略显粗糙,塑料材质的按键还有些松松垮垮,貌似自从 A10 系列开始,这个缺陷好像一直存在,现在看来也见怪不怪了。
在机身的左侧则有着 microSD 卡槽,切合度不错,没有什么突兀感,只是打开卡槽盖,里面的塑料感扑面而来,虽说卡槽内部平时看不见,但稍微做一下和其他塑料部件同样的处理视觉体验会更好吧。由于 A35 最大支持 128GB 的扩展卡,所以说选择型号时没必要选择高存储容量的版本,容量不够用直接插一张卡就好了,这也是我推荐购入最便宜的那个版本的原因。
机身底部的 Walkman 专属接口依旧没变,虽说目前 micro-USB 接口如此普及,但专属接口带给 Walkman 的还有一系列授权费用,和苹果的 Lightning 接口道理差不多,估计未来几年也不会也变动。接口左右分别为 3.5mm 的耳机孔和日系机器常见的挂绳孔,这个挂绳孔其实除了起到一个情怀的作用外,还有着和耳机孔对称的一个视觉美感作用。
A35 的机身材质同样是使用了金属加塑料的方案,不过 A35 的塑料背板做了一个仿金属的工艺处理,所以看起来整体机身并没有什么塑料感,反而会显得十分精致,但上手一摸自然就懂了。机身的缝隙问题可以说是 Walkman A 系列一直以来都有的一个诟病,A35 的塑料背板和金属机身的衔接处缝隙稍大,而且存在着两边缝隙宽度不同的问题,不清楚是不是我这台个体的关系,但考虑到以往的机型,这次的 A30 系列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除非采用全金属机身的设计,不然也很难避免缝隙的产生。
第一次看到 A30 系列的时候其外观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体积小巧、外形方正,十足的一款出街利器,也很符合目前 A 系列主打的高端入门级别的定位。只是一些做工上的细节问题依旧存在,估计是成本上的考虑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日常使用时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A 系列的颜值巅峰之作个人认为一直都是 A840 系列,当年真的毒了我好一阵子,现在的 A30 系列也还不错,个人觉得起码比同样是触摸屏的 A860 系列要好看一些。
「新的界面 UI,更加纯音的同时也有些慢」
此次的 A30 系列和同时发布的旗舰 WM 系列都采用了同样的界面 UI,但不同的是 A30 系列用的是索尼自家的系统,而 WM 系列用的则是优化过的 Android 系统,这点真的让我怀疑了好久,直到我亲自问了索尼方面的人士之后才勉强相信了。新的操作界面相比之前的系统界面要更为纯粹一些,没有了那些花哨的背景和具有设计感的图标,留下的只是十分简单、明了的系统标识,整体显得更为纯音化,更像是为了播放音乐而生。
进入到 A35 的主界面就是播放音乐的界面,“所有歌曲”、“专辑”、“演出者”等等选项直接映入眼前,像之前 A25 主界面还有的视频、图片这些功能都被舍弃了,收音机功能倒是有所保留,不过图标被放置到了左上角,似乎有意无意在淡化该功能,Walkman 标志性的 SensMe 频道则放置到了第二页。
很明显,索尼希望将 Walkman 的新界面 UI 打造成完全纯音播放的系统,譬如在播放界面上,用户直接上划屏幕即可呼出音频调节功能,均衡器、DSEE HX、DC 相位线性器、环绕声和动态音量均衡器都可以快速设置,这点也正是一款纯音播放器所需要必备的功能。
操作逻辑和系统界面上做出这样的大改动,音乐发烧友用户应该是很欢迎的,毕竟播放器对他们而言就是听歌用的,越纯音也就代表着越纯粹简单。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可能就不太友好了,因为可玩性下降了,且不论有多少人会在 A25 里放图片和视频,反正现在的 A35 就只能听歌了,功能性上的精简必然会影响到某些用户的使用习惯。
我个人对于目前 Walkman 的新界面还能接受,毕竟搭载更为简陋的系统的播放器我也用过,不过有一点我特别不爽,那就是系统响应速度真的很慢,每当进入一个新功能界面或者按返回时,系统都会有着 1 秒左右的延迟,但也并不是卡顿,就是慢,这种慢就像是你一个急性子的人和一个慢性子的人一起共事时的感觉,你明明就已经很早吩咐了,他就是不急不躁地帮你弄,你说急不急?考虑到索尼在软件方面的实力,新系统的慢估计也没那么快会解决了,实际体验时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所以目前也只能勉强接受了。
{xiaolu13}{xiaolu13}这个不错 感谢楼主的分享!
小心驶得万年船
了解索尼a35hn的话看下这个
http:/t.cn/RK4xh8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