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智能电视市场 厂商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作为未来十年家庭生活消费最重要的场景经济,智能家居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打开方式,智能空调、智能厨房、智能锁等或使用不够高频、或存在感较弱,无力打通体系庞杂的家庭物联网产业链。唯有电视是家庭中除手机之外的最受关注的智能终端,成为互联网+家庭最理想的流量入口。随着智能电视走入更多家庭,用户付费习惯的逐步养成,视频点播、游戏、教育、购物等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应用,客厅经济初现规模。作为家庭屏幕的重要一环,智能化浪潮如火如荼的当下,智能机也兼具着“家庭物联网”的关键环节。
智能电视市场的崛起使得传统家电厂商纷纷转型,创维孵化互联网新品牌酷开电视,海尔、长虹、TCL等也纷纷推出更大屏、更智能的互联网电视。
新的利基市场下,不少互联网公司如小米、乐视、暴风等也成了“门口野蛮人”,欲与“土著电视品牌”一决高下。清晰度从4K到8k,屏幕从平面到曲面,VR、AI等黑科技也在不断赋能智能电视。
品牌主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产品定位背后是不同的发展之路,哪条路径的创新才能筑起行业“护城河”那?
完善产业链条:防御“间歇式失灵”的“摩尔定律”
近几个月的家电领域发生了一件怪事,最不具保值性的智能硬件居然涨价了。
在16年年底报道:“近日,记者走访中发现,虽然年底的家电促销氛围已经日益浓烈,但整个家电市场已经悄然迎来新一轮的涨价潮,其中以彩电表现尤为明显,以往市面上千元左右的32吋液晶电视如今已难觅踪影,中小尺寸液晶电视整体涨幅在10%-20%之间,其他尺寸的电视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从2月8日0点开始,在小米商城、天猫、京东旗舰店和小米之家等渠道开始执行新价格。
**** Hidden Message *****
试想,当同类竞品在调价的时候,如果某一厂商能保持原价,甚至是某几款产品保持原价,再加上适当的公关策略,该品牌很有可能占据用户的心理认知,品牌获取移动互联网诞生之际的“小米般口碑”。
而要想“敌退我进”,无疑要增强对成本的议价能力,有完整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后经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演变为“供应链”。
涉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无疑可以消弭“间歇性失灵”的“摩尔定律”。
比如在这次的一片“涨声”中,早在2016年9月,家电未涨价之前,苏宁就对下半年彩电价格将出现大面积上调作出准确预测,并就此与各一线品牌进行深入沟通,提前为下半年促销签订了上百万爆款机型和大单包销产品,涵盖32英寸到75英寸所有尺寸段。
供应链管理能力之重要性可见一斑。智能电视厂商也是一样,要能提前预知行业风向,并合理布局,成为这波涨价浪潮中的赢家。我们都知道苹果机一直都攫取着智能机市场的大部分利益,除了惊艳的外观、流畅的OS,这些就像航母一样,漂浮在水面上。而苹果的实力远不止于此,例如在供应链、质量管控和渠道管理方面的积累,应对经济周期、残酷竞争的经验和教训,都沉淀在水下。
尤其是库克,乔帮主仙逝世后,库克担当CEO,库克供应链管理能力在业内有口皆碑,苹果一度被评为全球最优秀的供应链管理公司,甚至在快消零售品之上。
{xiaolu13}{xiaolu13}这个不错 感谢楼主的分享!
66666666666666666666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