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拖尾见鬼去吧!液晶电视MEMC补偿技术大揭密
今天,小兽跟大家聊聊液晶电视的MEMC补偿大法!我们在电视上看电影经常会发现运动画面,比如:镜头左右移动或上下移动时,物体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有轻微顿感,画面移动越快顿感越强,甚至会有抖动的感觉。另外,我们发现随着屏幕的尺寸大小感觉也不一样,屏幕越大感觉越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往下走! 首先,为什么会产生模糊抖动?这个事情还要从远古的电影标准说起,古老的电影当时还是胶片年代,为了符合人眼反应时间和拍摄成本(当时胶片非常贵),古人把显示帧率(每秒显示胶片数)定在了最低24Hz。 但是到了有电视年代,因为电视是自发光、而且是像素扫描的方式显示画面的,实际上会在两张画面之间插入一个黑画面作为消隐,我们称为场消隐,具体为什么这里不展开;所以我们在时序上看电视时,电视显示顺序是:一个有效画面→黑场→一个有效画面→黑场,这样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是用每秒24张画面的方式显示,人眼就会看到闪烁,基于这个原因电视显示频率定在了50Hz(中国电视)或60Hz(美国电视);相应广播电视节目也就按这个频率来定了。所以针对24Hz 拍摄的电影要在50Hz上显示就要插帧。 我们来看几张图,一个足球的运动轨迹就会基本明白; 一个足球的实际运动轨迹 实际轨迹线性图 用24Hz 的摄像机拍摄图像轨迹 电影院用24Hz 帧频播放看到的运动线性图 在电视机上播看的运动轨迹 在电视上看到的运动轨迹线性图 从上面的图我们看出,实际的运动轨迹和最终电视上看到的轨迹差别比较大。我们将两张图叠起来大家就更容易看出来。 实际轨迹跟播看轨迹对比 实际画面情况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足球在飞行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抖动、重影、模糊的不良现象。 其次,要如何解决模糊抖动?做电视终端的研发人员想出了一个大招:运动估算,运动补偿。所谓运动估算,运动补偿:是通过估算物体的运动轨迹,从而在插帧时把物体要运动到的地方补上去,而不是简单两帧重复,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运动图像处理的更顺、清晰度更好。下面一张图显示有运动补偿和没有运动补偿的区别: 运动补偿有无对比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有无运动补偿的差别,没有运动补偿的效果模糊、重影、抖动。相反,有运动补偿的顺畅、清晰。 运动补偿其实最大的好处是,有效的保护人的眼睛健康;据调查,在观看电视时,如果图像模糊,人眼会不断调整对焦,容易产生疲倦,看久了影响视力。另外,运动画面抖动会影响观看的感受,运动神经灵敏的人会产生不适,盯久了甚至会有晕眩的感觉。 综上,运动补偿技术是一个很有用、很拉风的技术,解决信号多样性和电视显示技术匹配不可或缺的顶级技术。所以小兽建议大家选购电视时,不要盲目看价格、图便宜,应该重点考虑有没有带运动补偿的电视,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推荐大家安装当贝市场,然后从当贝市场里面一键下载软件,方便又省事。当贝市场直接下载地址:https://webapk.dangbei.net/update/dbmarket.apk注:本帖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znds6}{znds6}{znds6}这个不错内容很精彩, 感谢楼主的分享!
为什么电视机的MEMC(动态补帧)技术会造成观看普通电影时产生动画感?
最近买了一台带MEMC(动态补帧)功能的量子点65吋4K电视机,发现在观看普通电影时都会产生好像看动画片的感觉,请问这是为什么?如何解决?好像电视机没有关掉MEMC(动态补帧)功能的设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