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老湿 发表于 2016-12-12 17:59

电视年度大盘点:电视概念频出,厂商相爱相杀

面板涨价,对于互联网电视品牌而言,压力会比传统品牌更大。传统巨头因有规模优势、对供应链把控更为成熟,以及没有集体走低价策略,所以整体上压力要小很多。


相比2015年,国内彩电行业的2016年虽然少了些“唇枪舌剑”,但实际上却更加精彩:价格战持续进行,全行业受到冲击;面板涨价推动成本提高,导致价格上涨;为突破增长瓶颈,国内品牌纷纷加速迈出国际化步伐,向高端市场挺进军,探索新的显示技术,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借力新的技术概念;国产品牌在核心技术方面逐渐崛起,国内巨头抱团合作,国产品牌进击、外资品牌收缩……钉科技想要就此多展开两句,因为这些事件是国内彩电行业在2016年的经历,也是2017年的起点。

一、面板涨价致成本上涨,互联网品牌压力陡增

彩电行业的起伏一直与上游面板价格息息相关。一台普通液晶电视,面板成本占据总体成本的70%左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2016年初开始,全球彩电面板价格有逐渐回暖,出现了较大的涨幅。

数据显示,2016年3月份,40英寸4K面板的价格还停留在79美元,到了8月份,价格已经飙升至100美金。市调研究机构IHS于今年9月公布的最新国际市场面板价格显示,32英寸液晶面板从5月份的54美元涨至9月份的74美元,涨幅达到了20美元。另外,49英寸4K超高清面板,价格也从5月的133美元上涨至9月份146美元,涨幅为13美元。40英寸和43英寸全高清面板,涨幅也达到了最高15美元。另有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以来,43英寸、55英寸、65英寸等中大尺寸电视面板单月平均上涨10美元。

面板的涨价,导致彩电企业成本压力陡增。乐视两次调价,风行将产品价格上调5%-10%,暴风财报显示因面板涨价导致亏损,折射出互联网品牌在应对成本上涨时,相对传统品牌压力更大。

面板涨价,对于互联网电视品牌而言,压力会比传统品牌更大。传统巨头因有规模优势、对供应链把控更为成熟,以及没有集体走低价策略,所以整体上压力要小很多。互联网品牌一没有规模上量,二在内容运营上没有规模收益去反哺硬件,因此这轮面板涨价对他们而言着实压力不小。



二、巨头抱团取暖,跨界合作渐流行
2016年,彩电行业既有乐视、小米敌对情绪很严重的公关大战,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行业内的战略携手。此前,无论是传统品牌还是互联网品牌,相互之间更多的是恶性竞争,良性合作的案例很少。

2015年底,乐视与TCL战略携手,乐视致新以6.5港元每股的价格认购TCL多媒体新股3.49亿股,交易完成之后,乐视致新将持有20%的股份,成为TCL媒体的第二大股东。2016年,双方的合作朝着深水区发展,乐视为TCL提供独家版权的赛事内容等,并且双发打通了广告平台,开启联合运营之路。

继乐视与TCL合作之后,今年传统巨头海信和TCL两家也宣布进行战略合作,双方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电视液晶显示面板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还将共同推进手机显示面板的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规格的液晶显示产品。

另一大彩电巨头则选择与视频网站爱奇艺进行战略合作,2016年9月,爱奇艺与创维集团联合宣布,就爱奇艺战略投资创维旗下酷开、创维产品内置VIP会员服务等相关合作签署协议,双方将联合就客厅娱乐生态展开深度合作,为上千万中国家庭提供以互联网电视为载体的泛娱乐生态体验。

可以看出,传统品牌之间、传统品牌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新的合纵连横时代已经到来。
从海信与TCL战略合作可以看出,市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跨界合作越来越流行则证明,彩电业新的运营模式正在建立。在新一轮的竞赛中,没有跨界布局的思维和竞争意识,很难迎合用户不断升级的新需求,也难免会在竞争中落于下风。

三、AR/VR、人工智能概念频出,市场存被透支风险
2016年的彩电行业,除了OLED、量子点、激光电视之外,还出现了不少新概念。2016年5月,暴风在其一系列VR技术产品之后,5月正式对外发布了一个全新的概念——VR电视,率先将电视与VR结合起来。

而在2016年年初,创维也发布了自己的VR战略,但并没有推出所谓的VR电视。不过,2016年8月,创维推出了全球首款AR电视,并认为AR更适合与电视相结合,更靠谱。

继VR、AR之后,人工智能又火起来。7月,长虹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电视,号称是全球首款具有自适应能力、自学习能力、自进化能力而越来越懂你的人工智能电视。继长虹之后,小米在9月也发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电视,而乐视多次宣布进军人工智能电视。

彩电业很长时间以来都在制造各种概念,从高清、全高清,到等离子、3D,再云电视、智能电视,彩电业似乎习惯不断用新的概念去刺激市场。但很多时候,概念虽然先进,但实际的技术成熟度不足,导致用户体验并不好。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将无疑会透支整个市场,对行业发展无益。前沿技术应该关注和研究,但不能为了科技而科技,为了先进而透支市场,杀鸡取卵的事情,彩电企业应该再少干一些。**** Hidden Message *****
十、以高端化突破瓶颈,凭大尺寸获得市场
2016年以来,各电视品牌纷纷进行产品的高端化布局或者转型,也可以看成是对2015年产品高端化路径的延续。超大尺寸、曲面、HDR等概念层出不穷,对大尺寸、超大尺寸产品的重视则是高端化中最主要的表现。传统彩电巨头海信,更是在这样的形式下推出大尺寸高端互联网电视子品牌VIDAA。TCL也推出了高端副品牌XESS“创逸”。

有数据显示,46英寸以上产品已占超过六成市场份额。特别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厂商有意识推出55英寸及以上大尺寸电视显。从国庆黄金周、双十一等关键节点的统计数据来看,该尺寸也是消费热门。另外,5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市场,价格战迹象异常激烈,出现年初以来最低价的比例超过三成。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彩电市场的明星尺寸为55英寸,市场份额21.8%,较去年增长10.1%;55英寸以上电视的市场份额为28.8%,较去年增长11.8%。从平均尺寸来看,第三季度全球面板平均尺寸增长到41.3寸。中国彩电零售市场领跑全球,第三季度中国彩电市场平均尺寸为46.6英寸。

厂商推出高端化产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希望在“消费升级”的宏观形势下,通过新兴大尺寸产品突破行业增长瓶颈,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二是配合品牌的全球化动作,通过把产品重心聚焦在高端战线,更好地向北美和欧洲市场,打破国内市场的发展规模限制。

人见百态 发表于 2016-12-12 18:56

分析的很有道理    感谢楼主的分享!{xiaolu13}{xiaolu1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视年度大盘点:电视概念频出,厂商相爱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