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国产][《文人百年——二十世纪上半叶篇》][老舍][rmvb][220M][06.12][国产][《文人百年——二十世纪上半叶篇》][老舍][r
下载地址:无文坛巨匠,他们的思想、文字留芳千古,然而,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创作来源于他们的不同的经历,来源于他们的别样的感受。本片节选了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人,将他们传奇的一生进行久远的回溯与充分的展现。
在这里,您将跟同我们一起寻找他们当年的行踪,捕捉他们那一时期激烈的内心活动。另外,您还将发现百年前的中国具有想象之外的另一种风貌。
5.老舍
1899年,老舍出生在北京一户贫困的满族人家。老舍在中学里就显示出了写作的天赋。在英国伦敦东方大学任教期间,因为寂寞思乡,老舍开始在三个便士一个的作文簿上写对过去生活的印象。这些“写着玩‘的东西得到新文学运动健将许地山的赏识,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从此一发不可收。
青年时期,老舍一边教书一边写作。建国后,老舍担任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许多重要职务,并获得了北京市政府颁发的“人民艺术家‘称号。每逢这位老人的诞辰纪念日,人们都要把各种赞誉献给他。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和幽默大师,他以描写北京市民生活见长。老舍的许多作品,特别是最成功的作品,比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茶馆》都是以北京为背景的。
一九九四年,踏访老舍生前的踪迹,仍令人心情沉重,尤其当你想到这个人,生前所拥有的声誉,想到他的非正常的死亡的时候。在北京我们时时看到他的身影,总觉得行走在他的作品的氛围中。胡絜青女士回忆丈夫老舍的文字,似乎蕴含着女性特有的沉静与坚忍,她在文章中写道,老舍从1924年开始写小说,到他1966年逝世为止,42年间从来没有中断过文学创作,说来有点儿意思,他一生写的几乎都是北京,但是他正式开始写作生涯,却不是在他的故乡北京,而是在伦敦。
北京很大,就在老舍那个时期,北京也很大,除了胡同以外呢,还有比如是富商,也还有大学,还有官场。但是这些呢,都不在老舍视野的中心,那么老舍事实上写的是胡同,胡同里的四合院,胡同里的杂院。他的经验范围是,北京这个地方的生活,北京这个地方的胡同里的生活,所以很自然的就有某种特殊的味道,他对这一点也越来越形成自觉,感觉到这应该是他的一个强项。
他提供了一种体验北京生活的,或者是描述北京的,这样的一种方式,这到现在还影响着很多人对北京的观察,对北京这个地方的文化的感觉和体验。
对旗人的描写,我觉得也提供了他小说中和他的剧作中一种历史的纵深。其实他在这种描写中,有一种凭吊的感情在里边,虽然经常用调侃的调子,但是里面有一种悲怆的东西,所以使得他的这些小说,……有某种丰富性。
老舍先生没有留下骨灰,后来的骨灰安放仪式,实际上是一次追悼和平反,家人为了纪念他,把他生前用过的一支钢笔、一支毛笔和他戴过的眼睛放到了骨灰盒里。因为他平时爱喝茶,又爱花,家人还把花茶中的茉莉花拣出,也放到了骨灰盒里,这几件东西就代表了老舍。
朋友们常常劝我不要幽默了,我感谢,我也知道自己常因幽默而流于讨厌,可是经过这两次的失败,我才明白,一条狗很难变成一只猫。——老舍
要看看 aaaaaa 看看看看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