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ddxb 发表于 2016-3-23 08:22

【VR科普】国内外VR设备的差距+关键概念

各位VR吧的朋(狼)友们大家好,非常开心在这个福利满满的吧和大家认识。首先感谢3Gla的吧务对小广告的清理吧,让我有了发帖的欲望。
楼主先自我介绍一下,本码农是国内意见VR大厂的前技术总监,目前家里蹲,志愿是成为一名网(dou)红(bi),大家对VR设备有什么疑问,本码农都会在搓炉石的空余解答,希望大家多多捧场~
其实之前一直有在OR吧冒泡和讨论,这次发帖也算是自己搬运自己的文吧,传送门不放,免得抽楼~
我在下面的几楼会将近来在各个贴吧里冒泡中整理的大家对VR设备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欢迎大家前来拍砖。
问题一:VR设备影响我们(福利)体验的瓶颈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最多不同意见的,而我认为需要分两个层面来看。
主机头显方面:首先,目前入手的都是土豪(国产的Xglasses,X朋虽然便宜但体验确实跟不上,水军退散!)
1、自由度:目前的主机头显都离不开有线连接,即时土豪级别的玩家也只能用万向跑步机+护栏或者腰带来玩。在IEEE 802.11ax传输协议普及到民用前,大家应该还是的乖乖地连线的;
2、真实性:在屏幕方面,Oculus、HTCVIVE和Sony和在现有2k屏的情况下已经将纱窗效应降到极限。(PS.VIVE和CV1里面是两个小型化的显示屏,而SonyPSVR、O记DK2以及各种国内厂家的主机头显都是内置一个整体的屏幕,双屏的视觉效果必然比单屏好)另外,真实性除了视觉,还少不了动作体验:目前所有厂家推出的游戏手柄,动作捕抓的范围有限制,也没有加入力反馈装置(比如你挥剑砍僵尸,或者举枪对萝莉,永远都是轻飘飘,玩着玩着就容易出戏)
3、视场角:影响这个瓶颈的有两个因素:1、镜片;2、屏幕。目前屏幕和镜片技术,视场体验最好的是使用菲尼尔镜片的Vive(大朋和3Gla的水军退散吧!),我个人体验的视场角应该在110°左右,只有一点点儿黑边,剩下的是O记的DK2和PSVR了(CV1也会有黑边的,而且我订了,而且没有被砍,到了给大家直播嗷~!)这两兄弟的视场角,实际体验在90°~100°之间吧。
4、空间位置追踪:接下来这个问题,就是国内厂家被国外厂家完爆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带上自己的头显,开全景资源然后原地快速转几圈就明白了。在你的脑袋运动过程中,头盔的陀螺仪精度不够,画面就会出现跳跃甚至自动位移,然后你就得上厕所吐了。目前空间位置追踪的技术指标来看,CV1>Vive>Sony>DK2>其他厂子。
5、屏幕刷新率和分别率:这个没啥好说的,和屏幕好坏的硬指标。和大家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朋友都只认硬件指标忽视了图形算法的问题,而实际上先进的图形算法能够优化主视觉区域的像素排布,在同样硬件指标下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这也是为啥大朋E2、3Glasses等号称硬件指标比DK2和Vive优秀,但实际体验却依然被秒的原因,不是他们黑心,而是他们技术不给力啊!(嗯,我也曾经为老东家努力缩短了一些与他们差距,比抄O记代码然后为了不吃禁令而改得不三不四的厂家还是有些优越感的嘿嘿嘿)。
轮到手机盒子了,影响手机盒子体验的核心无非下面两点:
1、物理兼容性:知道为啥GxxrVR体验这么赞,以至于我在回答关于推荐哪款设备好的帖子中但凡提到盒子都首推它?就是因为GxxrVR的镜片和陀螺仪是根据S6(还有S7)专门设计的,而S6(当然还有S7)也在图形和显示适配上专门为了GearVR做了优化,才成就了这款三星和O记的搅基神作:纱窗效果直逼DK2,位置追踪稳定,视场角100°左右。 而其他通用的手机盒子,都不是根据特定的手机型号而定制的镜片,自带陀螺仪的就更少了;为了兼容更多的手机,都只能以几款主流手机做画面算法的优化,其他手机则是能看就行,所以即使盒子本身用的好镜片,插上手机后的画面畸变和清晰度都十分不稳定。
2、手机性能(包括屏幕):这也是个老生常谈,手机性能跟不上,别说玩大型游戏了,看个岛国爱情动作片都会卡,怎么破?果粉们就不要迷信你们的手机了,IOS的UI和App都做过专门技术优化,所以日常使用无论是视觉还是反应速度,确实是完爆三星在内所有手机,但一放到盒子里面,屏幕液晶排布粗糙的问题就出来了,而且2G的运存,玩iOS专属的游戏还OK,看小电影的时候一拖进度条,保证卡的你兴致全无呀!
总结,VR体验瓶颈的突破用人话说来就是:1、更清晰;2、无线+轻量化;3、移动端的兼容性如何解决;4、虚拟互动更真实。
问题二:国内和国外厂家的差距在哪?
差距一:供应链(这个问题在主机头显领域最突出)
对!你没看错!!第一个差距不是显示屏或者其他硬件技术!而是叫做!【供应链】!之前的冒泡中,些懂行的吧友就指出4k的oled技术国内也有厂家能做,而华强北和小米的创(shan)新(寨)能力大家也有目共睹。但为何产品性能指标跟不上?关键就在这里,拿屏幕来说:1、国外供应商(主要说三猩!)控制了小型屏幕的大部分产量,吧友提到国内厂子京东方,产能其实并不高,而且人家的大客户是各种平板电视厂家,哪有空去照顾vr厂的小单??所以大部分国内厂只能买低价低质的屏幕,或者捏着鼻子买三星、LG等厂的高价屏,然后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也就是各位看官)身上;2、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供应商,都是要利润吃饭的,而VR设备的屏幕都是特供,大部分厂子的尺寸标准都不一样,国内厂家哪怕拆了O记的屏幕去生产,那第一回生产也得开模呀!!这就导致了成本飙升~~尤其下一代的主机头显都内置双显示屏了,小型化=工艺难度提高=又贵了,哪怕是国内的厂子,都必须订20万个显示屏以上或开模费另算的情况下才接单(具体价格就不说了,说了前东家就告我泄密了~)这就更太高了厂家库存和成本的压力。(PS.能有能力独立开模的国内厂家,不用数就3个:3Glasses、大朋、蚁视)
综上所述,国内VR厂家一边承担着更高的成本,一边在众筹和其他渠道以国外厂家50%~70%(湾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以HTC除外!6888的Vive简直是国民骄傲)的价格卖产品,收回来的钱根本无力再投入高端技术的研发(戳到我的痛处了,一把眼泪),只能继续低价拼销量,无限死循环;等小米、华为之类的跨界大厂不计成本杀进来的时候,我估计70%以上的国内VR硬件上就要关门啦!(说起来这算是同根相煎呢,挺唏嘘的不是吗?)
差距二:算法!!算法!!算法!!(这个问题在主机头显和手机盒子上同样突出)
终于谈到本码农的老本行鸟~之前的冒泡中,见到有吧友提到国内主机厂子都是抄O记代码的呀!哪里有算法问题?本码农嘴角轻挑~骚年~too naïve呀!国内的电平衡车在MWC展和欧美国家上被查封得一片哀嚎,部分还只因为外观山寨;而咱们国内主机厂子的海外雄心也不少,软件算法这种核心尼玛要是抄了,呵呵呵~~~
那么说到算法,我个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处理图形畸变的,应用在主机头显上;
假设,一款主机头显的镜片设置为畸变+30°,那么屏幕显示的画面就必须畸变-30°,少一丁丁都不行,视场角越大,画面畸变的难度就越复杂。目前国内掌握了核心图形算法的公司:乐相(大朋VR的爹)、暴风、3Glasses。
另一类算法应用在手机盒子的APP或者整体UI上,其实也是处理图形畸变,原理是直接调取手机系统的最高级权限(相当于动态root),完美地调整屏幕上的画面来配合自家盒子的镜片;而取得最高级权限除非暴力破解,否则都需要手机厂给授权。这就是为毛GearVR效果这么出众(盒子手机1:1匹配),而暴风的app虽然能选各个型号的暴风盒子匹配,但不能选具体手机进一步匹配,所以效果永远差一点。
PS. 华为和小米都在做自己家的类GearVR盒子,也就是盒子镜片和手机底层算法完全匹配,理论上效果比得上GearVR,追求性价比的吧友不妨等等。
差距三:动态捕捉。除了HTC(嗯,湾湾不可分割),国内没有一家厂家推出头显匹配的手柄和其他外设,不是不赚钱,而是位置追踪技术跟不上。到时有两家宣布正在研发手柄,但测试版和SDK都没出,这里就掠过吧。
差距四:移动端国内厂家的优势(没看错,真的是优势)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会不会喷我,但我保证,这真的是优势,虽然是种种劣势下催生出来的“曲线救国”一样的优势。
国内厂家的优势在移动端(也就是手机盒子)领域:
1、物理兼容。其实我真的不知道这算优势还是差距,举个例子:前面提到暴风app可以选择相应的暴风盒子版本,原理是app会对每款盒子进行匹配优化,而为啥不用(其实应该是不能)进一步选择手机型号就能看呢?因为暴风为了大范围匹配各型号的手机,盒子镜片的屈光度很低,接近平面镜而不是类似GearVR里面的透镜(大朋也是同样的办法),勉强绕过了焦距和畸变的问题,但就牺牲了一部分的清晰度。PS. 在看到某些厂子的设备介绍,描述平面镜片比球面透镜更好的时候,我就呵呵呵了,明明只是曲线救国的无奈之举好吗?真当我们都是傻子啊!
2、内容。由于硬件跟不上,那只能做内容啦!国内目前的内容团队超多将内容优化(阉割)后移植到手机上的手段也开始成熟,福利资源和小电影更是层出不穷哟!!
3、成本潜力。华(shan)强(zhai)北在上,将来显示屏小型化的工艺成熟后,又是杀得国外厂商一片鬼哭狼嚎的节奏。排除算法问题,国产VR设备彻底进入低价高质的阶段大概就是明年年初~年中的事情鸟~

人见百态 发表于 2016-3-23 08:47

讲的有点道理哦!{znds14}{znds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VR科普】国内外VR设备的差距+关键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