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势力混战智能电视 传统厂商仍是中流砥柱
随着智能电视的爆发性发展,关于智能电视销量的口水仗也不少见。早在乐视电视刚入市时,就一直宣称多少秒售罄多少台、几分钟全部抢购之类的销售神话。面对互联网新势力的“张扬”,创维、海信等传统家电企业都开始“回呛”。此后,关于互联网电视的竞争更加加剧,各大厂商开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某一细分市场的角度算出一个数据公之于众,整体在渠道、技术、价格、营销和品牌等几个纬度展开。老牌新贵两大阵营的销量数据大战: 其实通过一路捞导航网内的新闻版块我们不难看出:自互联网企业进军彩电市场以来,彩电行业老牌巨头与互联网新贵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时有发生。在历经早前的电视价格战、彩电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战之后,近日两者又开启了智能电视的销量战。 日前小米公布最近30天智能电视销量数据排行显示:互联网企业小米以销量21852台位居榜首,乐视紧随其后,而彩电老牌巨头企业海信、创维、TCL等企业则排名靠后,此举引起海信、创维、TCL等各大老牌彩电企业对互联网企业的严重质疑和强烈回击。创维和TCL两家相继公开数据显示:创维2015年4月份智能电视机总销量是27.5万台;TCL 4月份智能网络电视总销量是59.33万台,如果按平均算,TCL 4月份单日的智能电视销量就达到2万台。其实,彩电行业的销售数据之争并非首次发生,各说各话的数据也不一定是毫无根据,出现这种纷争的更多原因在于新兴的互联网渠道确实还缺少权威、公正、有效的监测手段,在部分数据统计上存在着明显的空白。 老牌新贵两大阵营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近两年小米电视、乐视电视以猛攻之势搅局彩电行业的新闻不绝于耳。与传统家电厂商向渠道压货的老路不同,互联网厂商砍掉中间环节,利用互联网电商模式,对以传统渠道为主的电视厂商造成了影响。不过从整个行业发展以及用户需求来看,这并非是持久的创新。以小米家族为例,电视终究不过是生态链中的一环,充其量是在1个螺丝帽上,不断增添附属产品,以此建立并巩固生态链。 相比互联网公司,传统彩电厂商相对“雨声、雷声较小”。这与下滑的业绩不无关系。但在一片哀叹声中,从某种程度上,传统彩电厂商的好日子或许结束了,但坏日子却也远未来临。首先从技术和产品的突破上,目前也只有这些传统彩电厂商或有希望真正实现技术的创新。其次,结合市场背景来看,虽然国内一、二线城市彩电市场日渐饱和、增速放缓,但海外市场上,东芝、松下等日系彩电巨头先后宣布出售或关闭海外工厂,留出了一片广阔的市场。随着国内的传统品牌越来越强势,同时又拥有渠道优势,这显然是条大鱼。但对于这些传统企业来说,如何在“互联网+”的风口上脱胎换骨,仍是宏大而未知的命题。老牌新贵两大阵营的主力仍是传统彩电厂商 在竞争已经白热化的电视市场,想要做“最好的电视”并不容易。而在智能电视的战场,可谓难上加难。近日,楼主在一路捞导航网内的新闻版块内看到,联想智能业务部门带着“独立17TV”再次卷头重来, 17TV的目标是希望进入智能电视互联网品牌的第一阵营。17TV还和阿里系展开合作,并不排除未来扩展到智能家居领域。此外,除了乐视、小米风头正劲外,传统彩电品牌纷纷通过结盟阿里、腾讯移植互联网基因。康佳网上子公司独立运作,并与阿里云、腾讯达成战略合作;海信和腾讯牵手发布智能电视外,开始玩起大屏电商;TCL与腾讯系在视频、游戏等方面的合作深入到资本层面;长虹与腾讯、阿里也有相关动作。同时,日系电视品牌式微,韩国品牌则通过大尺寸电视分食中国高端产品市场,如三星就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大屏曲面电视推广。。其实,作为老牌智能电视制造企业,在硬件制造和供应链上都有足够的优势和经验,这无疑对其发展具有十分有利的推动力。第三方数据显示,传统彩电商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流。2014年中国智能电视的销量突破2300万台,其中仅TCL、创维和海信三家的智能电视就接近占据其一半的销量。 著名家电专家、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纵观各个行业,每个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都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但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就电视行业来看,无论是互联网电视还是传统电视,能解决那独一无二的问题的黑马,还远尚未出现。在浮夸的数据大战和竞争背后,只有真正从用户需求上来展开创新力和体验力的比拼才是电视企业最需要做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