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a 发表于 2020-2-22 12:54

科普为什么补帧之后视频反而出现“粘滞感”,有些很丝滑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一些补帧视频的“粘滞感”反而会更强,也就是虽然画面虽然会变得如丝般顺滑,但是却也变得如丝般柔软的原因。

这和“视觉暂留”视错觉的发现历史有关,这里引入一个新的概念“似动现象”

我们早期的生物课本讲述手摇画、动画、电影等原理的时候,会解释成人眼对动态的反应是有最小时间的,所以大概0.1秒或者更短的时间内的图像会“暂留”一段时间与下一个视觉信号相接,于是我们看到的图像就动起来了

但是在1912年,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所做的实验对运动幻觉提出了新的解释

他用两条不同角度的间断的运动线,结果发现,当频率非常快的时候,会得到和“视觉暂留”理论相近的交叉线,而频率非常慢的时候,会得到正常看到的交替图形,有意思的是,当频率锁定在一个较为合适的阶段,会看到“从一条线运动到另一条线”,就像我们贪吃蛇拐弯儿那样

这就证明了并不是视觉“暂留”了,因为如果视觉在这个频率上是因为“暂留”而接续,那么这两条线的运动后半段也应该被接续起来也形成交叉,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却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把两条线的运动本身当做了一个运动,导致并没有出现交叉的情况

他对这种结论的解释是
不是我们的眼睛或脑子“反应不过来而有最小阈值所以只能暂留”
而是我们的眼睛或脑子主动地把快速的交替运动的规律脑补出来了,而这种把图像理解为不正确的运动的错觉,不但在动态时会错误脑补,在观察一些复杂的,呈现分形规律的静态图片时,也会脑补它在运动,大家应该都看过这种“让你眩晕的图片”

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帧补上去之后,视频反而粘滞感加强了的原因——因为我们自己脑内补的运动,更符合原帧率下,和我们自己意识经验中的运动规律,比如说头文字D那段视频,无论是原视频本身,还是我们看原视频脑补出来的运动,都有着和赛车节奏很相符的微小的动态细节,仿佛车身在引擎声中颤动,这也是符合我们的潜意识中的经验的,可是平滑补帧就削弱了这种动感

而人眼在运动观察中舍弃非必要细节的特点所带来的运动视觉模糊,在动画中也是缺失的,比如说我们在汽车在跑的时候,更关注的是整个车的动态,车本身的“清晰度”在我们脑中是下降的,而动画只把运动的背景做了动态模糊,跟随视角的车却仍然很顺滑

你的名字中的天空也因为一样的原因显得“很滑”,我们自己转圈看天是不会如此出现如此平稳滑动的整体和平稳滑动的细节的

spia 发表于 2020-2-22 12:55

所以高帧率相对于低帧率反而减少了我们脑补的机会,怪不得很多时候有的东西更新了就没内味儿

spia 发表于 2020-2-22 12:55

而为什么补帧在动画中更加不真实,就是因为动画本身的特性,是靠夸张的形变来表达动态的视觉张力的,比如猫和老鼠里面,如果是正常帧率下很多“动画设计”比如转成轮子的双腿表达的“漫画气质”的速度感,和汤姆夸张形变带来的滑稽感,都会因为运动帧的补足而显得“平滑”,这种平滑运动和“产生形变的运动夸张”是矛盾的,所以更加不自然

spia 发表于 2020-2-22 12:57

在B站上看过一段赛车补帧视频,之后感觉还是24帧看着带感,有那种左右摇晃的紧张感,顺便脑子还要脑补缺失的画面,更加紧张,看着代入感很强。60帧的太顺滑了,么得感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为什么补帧之后视频反而出现“粘滞感”,有些很丝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