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上市与中国电商大战
阿里巴巴首次公开募股并将很快在纽约证券市场上市。此次募股有望筹得超过两百亿美元,堪称最吸金的首次公募之一,并将把这家中国网商公司的估价推到一千五百亿美元。可问题是,这一切是否物有所值?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中国目前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庞大的网商市场,而阿里巴巴是这个市场的绝对统治者。就销售量来看,阿里巴巴甚至超过了Ebay和亚马逊的总和。与亚马逊相比,阿里巴巴的利润丰厚,其最近的表现更是振奋人心。相比去年同期,第二季度的销售额飙升46%,达到25亿美元;而利润则几乎翻了三番,达到20亿美元。不过,在这个从桌面电脑向手机设备过渡的时代,人们担忧阿里巴巴也会像当年的Facebook一样水土不服。由于中国的手机商业市场已经腾飞,如果企业不懂得与时俱进,那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好在阿里巴巴已经迅速搭上了手机网络的快车,这与Facebook后来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成功进军异曲同工。据咨询公司iReseach的调查,在中国每五笔手机交易就有四笔是通过阿里巴巴的手机平台实现的。以交易价值计算,阿里巴巴交易量的三分之一都是在手机上实现的,而这一数字在去年还仅是12%。以上所有的因素都足以让投资者们对阿里巴巴的股票趋之若鹜。然而,在最初的热潮褪去之后,人们应当意识到要在未来维持阿里巴巴在中国的霸主地位将会越来越难。威胁之一来自百度。目前百度正O2O这一领域快速推进,最近它公开了一笔价值一千万美元的投资,对象是一家芬兰的地图制作公司。该公司的技术能利用地球磁场来精确绘出建筑物的内部:想象一下当你在超市购物的时候,手机中的百度服务能够感知你的位置,并向你推销附近商品的优惠信息。百度还公布了GoogleGlass的简化版,叫做百度眼镜。该技术能迅速识别使用者正在关注的商品,自动跳转到最优价格的电商网站,而且还支持声控技术。另一威胁来自微信,这项极为流行的消息应用的背后是巨头腾讯。微信也挺进了电商战场:在新兴国产小米手机的推广上,腾讯做得很成功。另外,它还购买了另一家紧追阿里巴巴的电商公司京东的股份。日前,一位出人意料的新力量和两家巨头也开始联手。他就是去年报道的中国首富王健林。不过他的首富地位很可能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后被马云取代。王先生的政治头脑出奇精明,这对于他房地产和零售商业帝国的建立功不可没。两年前,王先生还斥资八亿美金收购了美国的连锁电影公司AMC,名噪一时。大连万达新近和腾讯、百度成立了一个电商合资企业,意在利用百度地图和腾讯应用,为用户在万达名下众多的酒店、商店和电影院中找到合适的服务。GGVCapital的HansTung在早期曾支持小米,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中国的传统零售商通常都在O2O的路途上举步维艰,电器巨头苏宁无力抵抗来自京东的竞争就是一个有力的例子。不过王健林资产雄厚,并且承诺这家新的合资企业将会在未来几年斥资50亿人民币(合8.13亿美元),来奠定其在电商界的实力。就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口,阿里巴巴开始大量投资其他领域,不是收购公司就是购买股份,行业涵盖广泛,包括影视、地图、物流、运动等等。潜在投资者应该对今年高达50亿美元的巨额花销保持警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交易的操之过急。上个月,阿里巴巴就发现在一家自己花了超过8亿美元收购的电影制作公司中存在财务猫腻。对于阿里巴巴来说,真正的危险在于不能把握下一个颠覆性的消费浪潮,而目前激进的收购行为能帮助其管理层更好的跟进最新的科技走向。其他人可没有这么宽容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朱蕾坚称,“阿里巴巴很可能根本没有对潜在收购对象做足够的功课。”她的例证之一就是阿里巴巴购进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50%的股份。这一匪夷所思的交易据说是在马云和俱乐部东家一夜醉酒之后的“闪婚”。这些担忧都不足以浇灭阿里巴巴上市之际投资者们的似火热情。他们看中的是阿里巴巴将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而继续壮大。先出手为强,尽管其他竞争者成长速度快,却依旧远远落在阿里巴巴的后面。不过,那些不顾一切的潜在投资者也应该记住Tung先生的一句话,“虽然阿里巴巴目前状况喜人,这早已经不是‘赢者通吃’的游戏了。”
页:
[1]